寄郑州曾资政

鲁公旌旆镇兹邦,曾奉樽罍佚老堂。

彩服过庭闻政术,缁衣传世见诗章。

斗龙门外波光绿,集凤台边柳色黄。

应感归欤形丽唱,故园春草满池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鲁公的旗帜镇守此地,他曾在此老旧的厅堂举杯共饮。
身着彩服在庭院中讨论政务,黑色僧衣传承世代显诗歌才华。
龙门外的水面泛着绿色波光,集凤台边的柳树已是金黄。
他应会感慨归乡之情,如同美丽的歌声,故乡春天的草木茂盛满池塘。

注释

鲁公:指鲁国公或某位有威望的官员。
旌旆:旗帜。
兹邦:此地。
樽罍:酒器,代指宴饮。
佚老堂:古老的厅堂。
彩服:华丽的衣服,可能指官员的官服。
政术:政治策略或治理方法。
缁衣:黑色僧衣,也可指文人墨客。
诗章:诗歌篇章。
斗龙门:可能指有龙装饰的门或景点名。
波光绿:形容水面泛着绿色的光泽。
集凤台:可能指有凤凰装饰的平台或景点名。
柳色黄:秋天柳叶变黄。
归欤:古文中表示归乡、还乡。
形丽唱:美丽的歌声或形象的比喻。
故园:故乡。
春草:春天的草木。
满池塘:遍布池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寄赠给曾资政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郑州政绩的赞赏。首句“鲁公旌旆镇兹邦”描绘了鲁公(曾资政)的威仪和对地方的治理,暗示了他的政绩显著。次句“曾奉樽罍佚老堂”回忆了与曾资政共度的美好时光,佚老堂可能是指一处聚会之所。

第三句“彩服过庭闻政术”赞美曾资政的才华和政治智慧,通过他处理政务的形象展现出他的能力。第四句“缁衣传世见诗章”则转而赞扬他的文学成就,以诗篇流传后世。

第五、六句“斗龙门外波光绿,集凤台边柳色黄”描绘了郑州的景色,以自然之美烘托出曾资政治下地方的繁荣景象。最后一句“应感归欤形丽唱,故园春草满池塘”,借景抒情,表达对曾资政归乡之情的期待,以及对故园春色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美了曾资政的政治才能和文学贡献,又寄托了对友人归乡的祝福,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侯官知县吕宣德

鸭子陂边昔并游,别来频见藕花秋。

十年已惯身萧散,百里空嗟手滞留。

道在岂常忘塞马,机閒真可伴沙鸥。

平时几案应多暇,还有妖歌近耳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秦川马从事

往岁游西谒季长,陇云秦树胜风光。

分题红叶蛮笺腻,对举流霞綵袖香。

宴洽翠娥连象榻,夜寒娇凤泥银黄。

未知早晚重携手,惆怅而今鬓已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致仕李洵大夫

买得田园便退身,世间今作自由人。

不争路上风波静,无相光中日月新。

红叶委阶非异物,碧峰当户见全真。

知君未放狂心歇,兴在陶公漉酒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谢师直

十年三退卧吾庐,解组归来始定居。

数亩家园荒杞菊,一池秋水拂龟鱼。

临花对月难忘酒,咏古怀贤不废书。

更欲两忘真俗累,逍遥常御白牛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