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秋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

槐柳蝉声起渡头,海城孤客思悠悠。

青云展志知何日,皓月牵吟又入秋。

鉴里渐生潘岳鬓,风前犹著卜商裘。

鸣琴良宰挥毫士,应笑蹉跎身未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槐树柳树下蝉鸣声响起在渡口边,海边孤独的旅人思绪漫无边际。
何时才能实现我青云之志,皎洁的月亮又引我吟诗入秋时。
镜子中渐渐显现潘岳般的斑白鬓发,寒风中依然穿着卜商那样的粗布衣裳。
弹奏琴声的贤能官员挥毫泼墨,他们定会笑我蹉跎岁月,壮志未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天独自一人在海边城市的寂寞心情。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

“槐柳蝉声起渡头”,开篇便以蝉鸣作为背景音响,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情景。槐树和柳树是常见的乡土植物,它们在秋风中摇曳,蝉鸣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

“海城孤客思悠悠”,诗人以“孤客”自称,表达了他在异地的孤独和心中的无限思绪。这里的“悠悠”不仅形容思绪的悠长,也暗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

“青云展志知何日”,诗人仰望那片“青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命运的渴望和不确定性。这里的“展志”意味着展现抱负,但又带有一丝无奈,因为不知道哪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皓月牵吟又入秋”,诗中的时间线索继续延伸,到了夜晚,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心中又涌上了一波波的思绪。这里的“牵吟”形容诗人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和复杂,而“又入秋”则让人感受到时间在流逝,季节的更迭带来的无常。

“鉴里渐生潘岳鬓”,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镜中自己日益苍老的发现。这里的“潘岳鬓”指的是头发,暗示了时间在诗人脸上刻画的痕迹,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

“风前犹著卜商裘”,这一句则是对过去某些记忆或情感的留恋。这里的“卜商裘”可能指的是古代服饰,穿在身上却感觉到秋风的凉意,这里既有温度上的不适,也象征着内心的不安。

“鸣琴良宰挥毫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或是他所仰慕的人物,是一位才华横溢、能够以琴声和书法表达情感的君子。这里的“良宰”指的是德才兼备之人,“挥毫”则表现了这种才能。

最后一句“应笑蹉跎身未酬”,诗人似乎在自嘲,虽然内心有很多不甘平庸、想要施展抱负的想法,但现实情况却是自己还没有能够完全付诸行动。这里的“蹉跎”形容身体上某种不便或是精神上的懊恼,“身未酬”则表达了对自我的不满和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旅人在秋天所体验到的孤独与渴望,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无限憧憬。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其一)

谁解叩乾关,音容去不还。

位方尊北极,寿忽殒南山。

凤辇应难问,龙髯不可攀。

千秋遗恨处,云物锁桥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其二)

仙驭归何处,苍苍问且难。

华夷喧道德,陵垄葬衣冠。

御水穿城咽,宫花泣露寒。

九疑消息断,空望白云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留题胡参卿秀才幽居

竹荫亭除藓色浓,道心安逸寂寥中。

扣门时有栖禅客,洒酒多招采药翁。

江近好听菱芡雨,径香偏爱蕙兰风。

我惭名宦犹拘束,脱屣心情未得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病中作

闲斋病初起,心绪复悠悠。

开箧群书蠹,听蝉满树秋。

诗魔还渐动,药债未能酬。

为忆前山色,扶持上小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