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

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

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

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

渴墨未散雾,屈角麟欲开。

装为两大轴,置我并琼瑰。

懒瞋长须奴,挂壁不扫埃。

智永与怀素,其名久崔嵬。

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

未料辄以我,便比和羹梅。

我心常苦酸,得姓何可能。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长久以来足不出户,厅堂之上青苔滋生。
忽然间有位远方来客,身穿农服从田间走来。
他来自青翠山脚下,手中拿着丝织品裁剪。
几行字迹如瘦蛇舞动,仿佛春雷唤醒了沉睡的生机。
墨迹未干如雾气缭绕,麒麟图案似乎即将展翅。
他将作品装裱成两大卷轴,与瑰宝并列悬挂在壁。
懒得责怪长须仆人,任凭尘埃落在画上。
智永与怀素的名声显赫,他们的技艺高超。
如今的师承者继续他们的学识,技艺已入神境,反复揣摩。
未曾料想,我之作竟被比作调和美食的梅子。
心中常感苦涩,姓氏之微,又怎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注释

经月:长久。
不出户:足不出户。
堂上:厅堂。
多绿苔:滋生青苔。
方外客:远方来客。
稻畦:农田。
纨素:丝织品。
裁:裁剪。
笔草:字迹。
瘦蛇:舞动的字形。
渴墨:干墨。
屈角麟:麒麟图案。
两大轴:两大卷轴。
我:指代自己的作品。
琼瑰:瑰宝。
长须奴:仆人。
挂壁:悬挂在壁上。
智永:书法家。
怀素:另一位书法家。
崔嵬:显赫。
入神:技艺高超。
徘徊:反复揣摩。
和羹梅:调和美食的比喻。
苦酸:苦涩。
得姓:拥有姓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答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通过对友人冲雅上人赠送草书作品的描述,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赞赏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谦逊态度。首句“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描绘了诗人长时间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境显得静谧而略带荒凉。接着,“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以奇特的场景引入友人的到来,他像农夫一样朴素,却带来珍贵的艺术馈赠。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进一步描绘了上人持卷而来的情景,暗示了书法作品的精致。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友人的笔法,“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将书法线条比喻为春雷中的瘦蛇,形象生动,展现了书法的力度与韵律。

“渴墨未散雾,屈角麟欲开”运用了意象,形容墨迹未干,字形犹如张开的麒麟,富有动态感。接下来,诗人感慨作品之佳,将其与珍宝琼瑰相提并论,但自己却无意炫耀,只愿挂于壁上,任其积尘。

最后,诗人以智永和怀素两位著名书法家为例,表达对冲雅上人书法技艺的敬仰,并自谦地说自己的才华无法与他们相比,内心充满苦涩。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赞美了书法艺术,也流露出诗人的谦虚和对艺术的热爱。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答刘原甫

生平多交友,常恨会遇稀。

每念相笑语,昨是今或非。

重惜向时游,出处苦乖违。

从今傥有酒,莫问梨栗微。

前夕呼我饮,遣奴来扣扉。

暗犯风雪往,醉脱冠服归。

夜来新霁月,清吐万里辉。

刘郎戴幅巾,江叟披褐衣。

相过无百步,谁虞窃诃讥。

三家若循环,但知具甘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答刘原甫寄糟姜

名国万家城,千畦等封侯。

斸当燕去前,腌牙费糟丘。

无筋偃王笑,有味三闾羞。

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优。

又寄蓬门下,作赋谁肯休。

唯我广文舍,免为齑盐仇。

刘公汉家裔,才学歆向俦。

胸怀饱经史,辨论出九州。

曾不奉权贵,但与故人投。

赠辛非赠甘,此意当自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答孙直言都官卷

具深相割啖,不如无勇人。

以诗而酬诗,徒用多少均。

我言虽至简,意切谁见亲。

汲井欲到深,磨鉴欲尽尘。

寒泉与青铜,光洁靡故新。

临觞报嘉贶,醉语是天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答廷评宗说遗冰

仲夏遘馀闰,屋室如炊蒸。

孰云穷处者,言赠太官冰。

时靡有暍死,实亦赖友朋。

定能凉一席,既已却青蝇。

吾心久自信,饮已不以矜。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