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

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

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孤独的云朵与独行的鹤悠然相伴,满载着万卷经书的小船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叶子。
楚地的巢城周围民宅稀少,烟雾缭绕的村落里,社树旁的鹭湖映衬着秋天的景致。
清晨,贫家妇女在野草丛中炊煮黄米,黄昏时分,角落里的牧童放牧归来。
年轻人不该逃避艰难困苦,如果书生们遇到机遇,也能封官授侯。

注释

孤云:单独的一片云。
独鹤:孤独的鹤。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万卷经书:形容书籍极多,这里指学问丰富。
一叶舟:像一片树叶般的小船,形容船小。
楚地:古代楚国的地域,泛指南方地区。
巢城:可能指筑有巢居的城邑,此处代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民舍少:居民的房屋很少。
烟村:被炊烟笼罩的村庄。
社树:古代立于村落中的大树,常作为祭祀或集会的场所。
鹭湖:以鹭鸟栖息著称的湖泊,这里泛指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
蒿莱:杂草丛生的地方,这里形容环境荒凉。
织妾:穷苦人家的妻子。
晨炊黍:早晨煮黄米做饭,表示生活的艰辛。
隅落:偏僻的角落。
耕童:年轻的农夫或牧童。
年少:年轻人。
不应:不应该。
辞苦节:逃避艰苦的生活或坚持节操。
诸生:众多的书生、学者。
若遇:如果遇到机会。
亦封侯:也能够获得高官厚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意境。"孤云独鹤共悠悠",开篇即以高远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云和鹤都成为了寂寞之象征,而"共悠悠"则暗示了一种长久的、无边际的孤独与自由。紧接着"万卷经书一叶舟",则是对隐士生活的一种写实,也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比喻,那"一叶舟"承载着万卷经书,无疑是在说隐士虽身处简陋,但心怀壮志,与广博的学问相伴。

下片"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进一步描绘了隐士所居之地,这里不仅有具体的地理环境描述,也有对季节变化的感受。"楚地"指的是南方的一种地域特征,而"巢城民舍少"则表明这里人烟稀少,是一处偏远的地方;"烟村社树鹭湖秋"则是对这种地方在秋天时的景色描写,给人一种宁静与萧瑟交织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则具体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中的劳作情形。这里的"织妾"和"耕童"都是对劳动者的温馨称呼,而他们的劳作场景则分别在清晨与傍晚,勾勒出一天的轮廓,也暗示了一种自然而然、顺应时节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则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期许。"年少不应辞苦节"表达了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持与毅力,而"诸生若遇亦封侯"则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展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机缘巧合,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获得相应的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生态度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于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一种向往。

收录诗词(70)

严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 字:正文
  • 籍贯:越州(今绍兴)
  • 生卒年:742—756

相关古诗词

夏日纳凉

山阴过野客,镜里接仙郎。

盥漱临寒水,褰闱入夏堂。

杉松交日影,枕簟上湖光。

衮衮承嘉话,清风纳晚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留别邹绍刘长卿

中年从一尉,自笑此身非。

道在甘微禄,时难耻息机。

晨趋本郡府,书掩故山扉。

待见干戈毕,何妨更采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陪皇甫大夫谒禹庙

竹使羞殷荐,松龛拜夏祠。

为鱼歌德后,舞羽降神时。

文卫瞻如在,精灵信有期。

夕阳陪醉止,塘上鸟咸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宿法华寺

一夕雨沈沈,哀猿万木阴。

天龙来护法,长老密看心。

鱼梵空山静,纱灯古殿深。

无生久已学,白发浪相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