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

闭门颍昌市,不识颍昌人。

身闲未易过,闲久生暗尘。

我念作闲计,欲与黄卷亲。

少年病书史,未老目先昏。

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

心光定中发,廓然四无邻。

不知心已空,不见外物纷。

瞿昙昔尝云,咄哉不肯信。

一见勿复失,愈久当愈真。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闭门隐居在颍昌城,对这里的人一无所知。
身处清闲之中难以轻易度过,时间久了,心灵上会积聚尘埃。
我打算以闲适为计策,亲近书籍寻求慰藉。
年轻时沉迷于书本和历史,还未老就眼睛先花了。
合上书卷默默无语,闭上眼内心世界依然丰富。
心中的光芒在静定中绽放,四周空旷无人打扰。
浑然不觉内心已空灵,对外界纷扰视而不见。
如佛陀所说,哎呀,我起初并不相信这话。
一旦领悟,便不再失去,时间越久,真理越显得真切。

注释

闭门:隐居。
身闲:清闲的生活状态。
暗尘:比喻心灵上的积累。
黄卷:泛指书籍。
病书史:过度沉迷于书本和历史。
心光:内心的光芒或智慧。
廓然:开阔、空旷。
瞿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别称。
咄哉:感叹词,表示惊讶或否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闭门》,描绘了诗人闭门独处于颍昌市中的生活状态。首句“闭门颍昌市,不识颍昌人”展现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诗句“身闲未易过,闲久生暗尘”表达了闲暇时光虽静,但长久的孤独也会带来内心的沉寂和思考。

诗人试图通过阅读来排遣寂寞,“我念作闲计,欲与黄卷亲”,表明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书籍的亲近。然而,“少年病书史,未老目先昏”则揭示了他年轻时过于专注于书本,以至于视力不佳的无奈。

“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描绘了诗人沉浸在内心世界的宁静,即使不看文字,也能在闭目间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心光定中发,廓然四无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清明与广阔,仿佛与外界隔绝,只有自己与真理相伴。

最后,诗人引用佛陀的话“瞿昙昔尝云,咄哉不肯信”,表达对真理的认识渐深,意识到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领悟。他告诫自己“一见勿复失,愈久当愈真”,强调了时间对于理解事物的重要性,真理需要长时间的沉浸和体验才能深刻体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的闭门生活为背景,探讨了内心世界与知识追求的关系,以及时间对于真理理解的作用,体现了苏辙深沉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闲居五咏(其一)杜门

可怜杜门久,不觉杜门非。

床锐日日销,髀肉年年肥。

眼暗书罢读,肺病酒亦稀。

经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

视听了不昧,色声久已微。

终然浑为一,谁言我无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闲居五咏(其二)坐忘

少年常病肺,纳息肺自敛。

灵液洗昏烦,百药无此验。

尔来观坐忘,一语顿非渐。

道妙有至力,端能破诸暗。

跏趺百无营,纯白乃受染。

至人不妄言,此说岂吾僭。

形式: 古风

闲居五咏(其三)读书

习气不易除,书魔閒即至。

图史纷满前,展卷辄忘睡。

古今浩无垠,得失同一轨。

前人已不悟,今人复如此。

悯然嫠妇忧,嗟哉肉食鄙。

掩卷勿重陈,恸哭伤人气。

形式: 古风

闲居五咏(其五)移竹

前年买南园,本为一亩竹。

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

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

黾勉斤斧馀,惭愧琅玕绿。

东园有馀地,补种何年复。

凛凛岁寒姿,馀木非此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