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其一)

堂堂中国远怀柔,文治光昭尊孔周。

悦道曾闻来楚产,谈天何故引齐咻。

异端自昔分三教,同术从无合九流。

万古六经悬日月,车书一统奉皇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其一)》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历史底蕴,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首联“堂堂中国远怀柔,文治光昭尊孔周”,开篇即以“堂堂”二字描绘出中国作为大国的威严形象,同时强调了“怀柔”的外交政策,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和谐。接着,“文治光昭尊孔周”则点明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的思想被尊崇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颔联“悦道曾闻来楚产,谈天何故引齐咻”,运用了典故,通过“楚产”和“齐咻”来对比,表达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理解。其中,“楚产”可能暗指楚地的文化特色或人物,而“齐咻”则可能代表齐国的某种文化现象或言论。这一联通过对比,暗示了在文化交流中,应保持开放心态,接纳并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颈联“异端自昔分三教,同术从无合九流”,进一步探讨了宗教与学术领域内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问题。这里“异端”指的是非主流的宗教或学术观点,“三教”可能是指儒、释、道三大传统信仰体系,“九流”则泛指各种学派或流派。这一联强调了虽然存在不同的思想流派,但它们各自都有其价值和意义,不应简单地归为异端,同时也指出在学术上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同学派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最终目标是寻求一致的真理。

尾联“万古六经悬日月,车书一统奉皇州”,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将儒家经典比作永恒的真理,如同日月般照亮历史长河。同时,“车书一统”象征着统一的文化和制度,强调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团结与统一。“奉皇州”则体现了对皇权的尊重,以及在统一的文化背景下,皇权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与秩序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对历史、文化、宗教、学术以及政治等多方面问题的深入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事(其二)

道在三纲与五常,谁知化外即洪荒。

无人伦理皆为鬼,有丈夫名亦贱商。

他族鼾宁容卧榻,耦俱猜恐在萧墙。

下乔入谷真非计,善变还须再较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感事(其三)

歧中更觉有歧趋,局外闲观局又殊。

天岂可欺文未丧,地何曾坠道须扶。

谁教鬼瞰高明室,竟有人争势利途。

似此熏莸同臭味,那甘戏弄任揶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感事(其四)

出者奴之入主之,纷纷借径亦何为。

朝秦暮楚谁罗致,逃墨归杨忍笠追。

吾道本来无畛域,汉官应自有威仪。

要将礼义销兵甲,旋转乾坤在此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感事(其五)

四海同风大道亨,由来天下共文明。

何堪举国如猴沐,乍喜朝阳有凤鸣。

好为读书留种子,莫因泥礼误苍生。

维持世教须贤辅,燮理无烦口舌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