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暨道士还玉清观

仙宫有名籍,度世吴江濆。

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

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明主降黄屋,时人看白云。

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氲。

遂此留书客,超遥烟驾分。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仙宫里有你的名册,你从吴江边开始度世。
大道本无我,青春永远属于你。
很快到达中原之地,领悟了至高的道理。
贤明的君主降尊就微,世人仰望如白云缭绕。
空旷的山峦多么幽深,三秀峰上云雾缭绕。
于是你留下书信,准备乘坐轻烟般的仙驾离去。

注释

仙宫:指仙境或神仙居住的地方。
籍:名册,这里指仙录。
度世:度过世间生活。
吴江濆:吴江边,古代地名。
大道:指宇宙真理或人生大道。
无我:不以自我为中心。
青春:比喻美好的时光。
君:此处可能指仙人或理想中的自己。
中州: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
至理:最高的道理或智慧。
得而闻:领悟并听到。
明主:贤明的君主。
黄屋:古代帝王的黄色车驾,象征尊贵。
白云:常用来形容高洁或远离尘世。
空山:寂静的山林。
窈窕:幽深、美丽。
氛氲:云雾弥漫的样子。
书客:写信的人,可能指诗人自己。
超遥烟驾:超越世俗,乘烟雾而去,指仙去或成仙。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名为《送暨道士还玉清观》。从内容上看,诗人在送别一位前往吴江(今属江苏省)的道士,并通过这次分别表达了对友情和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仙宫有名籍”,指的是仙界中记录着道士们的名册,这里的“仙宫”象征着一个超脱尘世、神秘高洁的地方。接着“度世吴江濆”,则是说这位道士将要渡过世间的红尘,前往吴江一带。

第三句“大道本无我”,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即认为宇宙之道与个人无关,是超越个体存在的绝对真理。紧接着“青春长与君”,则是对友情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青春和友谊能够永恒。

中间两句“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闻”表明诗人对于道家哲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里的“中州”指的是道士前往的目的地,而“至理”则是指最高的真理。

在“明主降黄屋,时人看白云”中,“明主”通常指代君王或圣贤之人,这里的“降黄屋”可能暗示着某种神秘的降临或者道德的修炼。而“时人看白云”则是说当世的人们都在仰望那些高洁如白云般的精神导师。

最后,“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氲。遂此留书客,超遥烟驾分。”这里描述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自然景象和道士们修行的环境。“三秀”可能指的是才德艺三方面的优秀,而“日氛氲”则是形容空气清新。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位道士在离开后能够留下一些文字(或精神上的指导),而自己则会远离尘世,驾驭着烟雾般的灵魂前行。

整首诗通过送别道士这一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哲理和自然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宿香山寺石楼

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

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

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

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

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旋。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寄万齐融

名高不择仕,委世随虚舟。

小邑常叹屈,故乡行可游。

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

为政日清净,何人同海鸥。

摇巾北林夕,把菊东山秋。

对酒池云满,向家湖水流。

岸阴止鸣鹄,山色映潜虬。

靡靡俗中理,萧萧川上幽。

昔年至吴郡,常隐临江楼。

我有一书札,因之芳杜洲。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寄焦鍊师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