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小舟漂兀,犯溪烟深入,无穷寒碧。

路绕莲塘浑乱眼,千顷朱朱白白。

闻说高情,寻盟鸥鹭,爱此风标客。

掀髯一笑,顿忘身世形迹。

我爱古邑风流,碧峰争秀峙,相持如掖。

制锦才雄应未怕,百里文书堆积。

吏散庭空,举觞邀月,饮兴何妨剧。

却怜宣子,杖头才挂钱百。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陌]韵

翻译

小舟孤独漂荡,穿越溪烟,深入无尽寒冷的碧水。
蜿蜒的小路环绕着莲塘,让人眼花缭乱,满目红莲白荷。
听说有高尚的情操,与鸥鹭结盟,喜爱这里的清雅之客。
他笑着掀动胡须,瞬间忘却了尘世的纷扰。
我欣赏这座古朴的城邑,青翠山峰竞相挺立,仿佛是护卫的臂膀。
即使才情出众,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书,也不畏惧。
官员散去,庭院空旷,举杯邀月,饮酒的兴致更浓烈。
不禁同情宣子,仅挂着百枚铜钱在杖头,生活简朴。

注释

漂兀:孤独漂浮。
溪烟:溪边的雾气。
寒碧:寒冷而清澈的水面。
莲塘:种有莲花的池塘。
朱朱白白:形容荷花的红白相间。
高情:高尚的情感或情趣。
风标:风采、品格。
掀髯:用手掀起胡须,表示轻松愉快。
古邑:古老的城镇。
碧峰:绿色的山峰。
制锦:比喻治理政务。
文书堆积:形容公事繁多。
吏散:官员离去。
举觞:举起酒杯。
宣子: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诗人乘坐小舟,随着溪流深入,四周是无尽的寒碧色彩。路过莲塘,却见到一片混乱的景象,千顷的荷花开得正盛,呈现出朱红与白色的交错。

诗人听闻高情的传说,便寻找那些有盟誓的鸥鹭,以此表达自己对这种风流情操的喜爱。面对这般景色,不禁掀髯一笑,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和个人的身世痕迹。

诗人热爱古老城邑的风雅之气,那些碧绿的山峰争相斗丽,就像是朋友手挽手一般。才华横溢的文书堆积如山,毫不畏惧任何挑战。

官府中庭空寂,只有举杯邀月,以酒会友,饮兴勃发,无所顾忌。这也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怜悯宣子,可能是对朋友或某种情谊的怀念,那杖头上才挂着百钱,也许是在表达一种清贫自守的境界。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一)和曾宏父九日见贻

江边故国,望南云缥缈,连山修木。

远忆渊明束带见,乡里儿曹何辱。

世味熏人,折腰从事,俯仰何时足。

可怜菊下,醉吟谁共徵逐。

我爱九日佳名,飘然归思,想当年丘谷。

梦绕篱边犹眷恋,满把清尊馀馥。

援笔洪都,如君英妙,满座方倾属。

月台挥袖,叫云声断横玉。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

故山秋晚,叹萧萧华发,霜林同色。

崖谷题诗追旧赏,往往苍苔绿壁。

二士权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

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

别后风月佳时,拄颐何事,想东林遥碧。

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

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

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和陈元载中秋小集

燕台暮集,对秋容凄紧,松阴羃羃。

徙倚阑边临翠壑,千顷风烟横出。

坐待冰轮,天空云散,一色如苍璧。

姮娥有意,为谁来赴今夕。

身世如许飘流,佳时轻过了,他年空忆。

我辈情钟端未愧,昔日兰亭陈迹。

坐上何人,骊歌凄断,语别还应惜。

有心红烛,替人珠泪频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青玉案

马头双鹊飞来喜。惜凝望、音书至。

一掬离怀千万事。

绿窗深夜,短笺封就,应也寻人寄。

春风鬓畔疏梅蕊。映妆艳、清如洗。

苦恨眼边常忆记。

楚宫行路,倚桥攀驿,供尽梅花泪。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