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夏季到秋季的过渡过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愁思之情。开篇“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无常感,夏日的热辣已渐行远,而秋风则悄然至,不经意间便带来了凉意。
接着,“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两句,则是通过对夜空中天河(银河)和星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鹊”指的是传说中的喜鹊鸟,它们在古代神话中常与仙境相联系,而“玉楼”则隐喻着一处高洁、美丽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高远世界的向往。
第三句“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则是描写了秋夜的清冷与静谧。这里的“寒声”可能指的是秋风的声音,或许也包含了自然界其他声音,而“白露滴林头”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早晨树梢上凝结的露水。
最后,“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两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秋天落叶给人以岁月匆匆、万物凋零之感,一片落叶都能触动诗人的心弦,使其感到忧愁难以排遣。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易逝、时光荏苒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忧愁。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天下金衣侣,还能贶草莱。
风流晋王谢,言语汉邹枚。
公等久安在,今绝何处来?
山禽正嘈杂,慰我日徘徊。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
似我别泪三四行,滴君满坐之衣裳。
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