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翻译

一钩月牙儿斜缀在天边,正是一个春晴的早晨,发黑如漆鬓薄如蝉的她对着镜子而慵懒得无心妆扮。她独处深闺之中,在迢迢高楼上,还裹着重重帘幕。于是将重帘挑起,帘外所见,却是风吹花落,花落无凭,上下翻转,一地狼藉。
忆当时在那长堤垂柳,芳草香径中,二人曾牵手漫步,那明净的井台,雕花的栏杆上,曾并坐谈心。而今只有梦中重见。昨夜夜深月残之时酒后醒来,梦中相聚的场景全部消失,对于春的伤愁更加深切,甚至远远超过了病痛的难受。

注释

应天长:词牌名。
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
各家用此调字数有增减。
初月:新月,一说指愁眉。
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凤钗:钗的一种,妇女的头饰。
钗头如凤形,故名。
慵不整:指无心梳洗。
慵,形容懒散的样子。
重帘:层层帘幕。
迥(jiǒng):深远,遥远。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柳堤:植有柳树的堤岸。
辘轳:比喻心中情思如辘轳般反复上下。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廷园林里的井。
更阑:夜深月残。
过却:超过,胜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初月之夜独自对镜的凄清画面。"一钩初月临妆镜",月光如钩,照亮了她精致的妆扮;"蝉鬓凤钗慵不整",她的头饰虽然华丽,却显得有些凌乱和疲惫。"重帘静,层楼迥",房间内外都笼罩在一片沉静之中,高楼伸展至远方。

诗人通过"惆怅落花风不定"传达了女子心中的忧伤与不安,就像春天的花瓣随风飘散,不知所终。"柳堤芳草径"描绘了一条绿意盎然的小路,"梦断辘轳金井"则是说到美好的梦境被打破,而心中仿佛有着沉重的负担。

最后两句"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表达了女子在夜深人静之际从醉酒中清醒过来,却发现自己仍旧沉浸在春天特有的忧愁之中,这份愁绪如同疾病一般困扰着她。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是一篇抒情小品,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功力。

收录诗词(72)

李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字:重光
  • 号:钟隐
  • 生卒年: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其一)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其二)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青玉案

梵宫百尺同云护,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