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其二)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翻译

亭前红花飘落,春光亦随花而去,花儿飘落的姿态优雅,好像翩翩起舞,花儿不忍归去,似乎在徘徊彷徨。细雨霏霏,这雨,浸润了落花,也浸湿了愁绪,我双眉紧锁,难得一展。
没有远方的佳音,独守绿色窗棂,冷冷清清,空空寂寂,印香飘渺,渐渐烧成了灰烬。思情难耐,百无聊奈时,昏然欲睡,思念的人儿朦胧进入梦境。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采桑子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逐:跟随。
红英:红花。
尽:完。
徘徊:这里形容回旋飞转的样子。
细:萧本二主词中作“零”;吕本二主词中此字空缺。
霏微,雨雪细小,迷迷濛濛的样子。
不放双眉:就是紧锁双眉的意思。
芳音:晨本二主词中作“芳英”。
芳音,即佳音,好音。
断:断绝。
香印成灰:指香烧成了灰烬。
香印,即印香,打上印的香,用多种香料捣成末调和均匀制成的一种香。
成灰,成为灰烬。
可奈,怎奈,即无可奈何。
情怀:心情,心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煜的《采桑子》之二,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的情感。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描述了一幅春色渐退的画面。春天即将过去,花瓣纷纷扬扬,而那优雅的舞姿似乎还在空中徘徊不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逝去之美的留恋。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细雨如丝,为的是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情绪。诗人的眉头紧锁,即便是短暂的片刻也不愿意放松,这种坚守和不舍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绿色的窗棂间,不再有鸟鸣之声,花香也随风逝去,只留下一片寂寞。这里通过对听觉和嗅觉的描写,加深了诗中空寂与凋零的情感。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境。在这种情绪之下,他宁愿沉浸于朦胧的梦乡,以此逃避现实中的悲凉和孤寂。

收录诗词(72)

李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字:重光
  • 号:钟隐
  • 生卒年: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

梵宫百尺同云护,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留残月,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歌子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飏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