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其一)

遍参四大海,观寻五阴山。

如来行道处,灵智甚清閒。

宝殿明珠曜,花座美玉鲜。

心王明教法,敷扬般若莲。

净土菩提子,盖得天中天。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颂(其一)》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充满了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诗中描绘了遍历四海、探寻五阴山的旅程,象征着修行者在精神世界中的探索与追求。如来行道之处,灵智清闲,寓意着在修行的道路上,心灵得到净化和宁静。

接着,诗中描述了宝殿明珠的照耀和花座美玉的鲜艳,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佛国净土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象征着佛法的光明与纯洁。心王明教法,敷扬般若莲,则强调了佛法的智慧之光,如同莲花般绽放于心间,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之路。

最后,“净土菩提子,盖得天中天”一句,表达了对佛国净土的崇敬之情,认为它超越世间一切,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精神自由和智慧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116)

傅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其二)

观此色身中,心王般若空。

圣智安居处,凡夫路不同。

出入无门户,观寻不见踪。

大体宽无际,小心尘不容。

欲得登彼岸,高张智慧篷。

形式: 偈颂

颂(其三)

清净明珠戒,庄严佛道场。

身作如来相,心为般若王。

愿早登莲座,口放大圆光。

广照无边界,为佛作桥梁。

开大毗尼藏,名传戒定香。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其四)

观达无生智,空中谁往来?

永超三界狱,不染四魔胎。

游戏莲华上,安居法性台。

天上悉瞻仰,冥空赞善哉!

有缘逢广化,般若妙门开。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颂(其五)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行住镇相随,坐卧同居止。

分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知佛何在,只这语声是。

形式: 偈颂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