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定公挽词

四海文章伯,三朝侍从臣。

世方迟至理,天遽夺斯人。

冲漠高难问,烦冤臆少伸。

道从元末敝,文向国初纯。

东里渊源近,天全授受真。

正音惊鸑鷟,恢网漏麒麟。

累踬名逾起,先登气益振。

声华当翰苑,德义重儒绅。

格律唯冲澹,言词自雅驯。

时流皆自邶,古制或先秦。

书法颜公逼,诗篇杜老邻。

纶音腾涣汗,碑板照嶙峋。

讲向东朝切,规从后殿谆。

从容天仄听,仁义日前陈。

内外同瞻岳,贤愚但饮醇。

汪洋从挠浊,坚白谢缁磷。

自不惊荣辱,何缘睹喜嗔。

吴山从此重,燕谷镇常春。

在古无苏子,于今有伯淳。

閒情多落寞,要路每逡巡。

见说年频引,俄嗟岁在辰。

九重恩绝等,八座望殊伦。

尚未酬公议,宁须秉国均。

公身今可赎,我分昔尤亲。

先后官曹接,卑高契谊匀。

上陵行并马,待漏坐联茵。

倡和辞盈帙,招邀醉洽旬。

看花常入夜,玩月或侵晨。

送我清风埭,期公震泽滨。

疏闻心独苦,书至泽犹新。

岂谓终天别,空含两地辛。

玉亭盟已散,板屋迹俱尘。

盛德难为绘,高风不可泯。

儒林谁作传,谁刻垄头珉。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挽词《吴文定公挽词》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是对吴文定公的深切悼念与赞美。诗中不仅赞扬了吴文定公在文学、政治上的卓越成就,更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及深远影响的敬仰。

首先,诗人以“四海文章伯,三朝侍从臣”开篇,高度评价吴文定公在文坛的地位以及其长期为朝廷服务的忠诚。接着,诗人通过“世方迟至理,天遽夺斯人”表达对吴文定公逝世的惋惜之情,同时暗示其离世是时代的损失。

接下来的诗句“冲漠高难问,烦冤臆少伸”描绘了吴文定公的高尚品德与深邃思想,难以被世人完全理解。而“道从元末敝,文向国初纯”则赞扬了他在道德与文学上的贡献,认为他的作品在国家初期展现了纯净之美。

诗人进一步赞美吴文定公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如“书法颜公逼,诗篇杜老邻”,将他与古代大师相提并论。同时,也提到吴文定公在朝廷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纶音腾涣汗,碑板照嶙峋”。

最后,诗人通过“在古无苏子,于今有伯淳”直接将吴文定公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比较,强调其非凡之处。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典雅,是对吴文定公一生功绩与人格魅力的深情颂扬。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游虎丘二首(其一)

年来偪仄缘何事,咫尺溪山到未能。

郭外清游还送客,林间软语忽逢僧。

空庭石在头宁点,溪壑龙亡气尚腾。

不必悬厓留姓字,古苔埋没几人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游虎丘二首(其二)

出城便爱小嵯峨,濯足还来碧涧阿。

飞磴未跻先瘆瘭,断碑欲认更摩挲。

溪山有待登临久,今古无穷感慨多。

我比乐天官更适,十年一到意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唐子畏之九仙山祈梦

人生出处天难问,闻有灵山试扣之。

三月裹粮真不易,一生如梦复何疑。

天台雁荡归时路,秋月春风别后思。

我亦有疑烦致问,苍生帖息定何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歌风台

銮舆翠盖始东巡,隆准依然泗上身。

父老已非丰沛旧,尘埃谁识帝王真。

八千子弟空歌楚,百二河山竟去秦。

莫道四方须猛士,商山閒杀采芝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