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十九)

生来死还送,日往月复旋。

弱丧昏风动,流浪逐物迁。

愚戆失正路,漂没入重渊。

一坠幽暗处,万劫履锋辛。

六道旋寰苦,三业未曾全。

坠流无人救,凄伤还自怜。

归诚观像物,方知虚妄筌。

苦海深河趣,思登般若船。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苦难,以及对解脱和智慧的渴望。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如“生来死还送,日往月复旋”,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循环与流逝。接着,“弱丧昏风动,流浪逐物迁”则揭示了人在无知与诱惑中迷失自我,如同随波逐流。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愚昧与错误选择的反思,“愚戆失正路,漂没入重渊”,并强调了陷入困境后内心的痛苦与自怜。

“一坠幽暗处,万劫履锋辛”描述了陷入苦难深渊的绝望感受,而“六道旋寰苦,三业未曾全”则点明了轮回之苦与行为的因果关系。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无法自救的无奈,“坠流无人救,凄伤还自怜”,同时也流露出对解脱之道的向往,“归诚观像物,方知虚妄筌”。最后,“苦海深河趣,思登般若船”表达了对智慧(般若)的追求,希望借由智慧之舟(般若船)穿越苦难的海洋,达到解脱的彼岸。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苦难与解脱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及寻求解脱的主题。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

高堂信逆旅,怀业理常牵。

玉匣方委观,金台不复延。

挽声随径远,萝影带松悬。

讵能留十念,唯应逐四缘。

幻工作同异,变弄巧多声。

愚俗诤人我,谁复非谓真。

谬者疑久固,达者知幻宾。

升沉苦乐异,徒祭哭苍天。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一)

百旬芥易尽,三灾理自倾。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停。

饥窘自相啖,刀兵竞相征。

疫病无医效,空劳怨苦声。

亲戚无相救,残害有馀情。

遗文虚满笥,徒欣富贵盈。

太息波川迅,悲斯苦业萦。

生灭恒敦逼,煎迫未安宁。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二)

火气上升烟,云气叆叇云。

神龙吐津雾,扬埃坋人尘。

酒为放逸门,淫为生死源。

金银生患重,邪命坏戒根。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三)

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

既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

不贪旷劫寿,何论延促年。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