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东方士人勤劳而淡泊名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的"被服常不完"和"十年著一冠"显示了这个人的简朴与自甘平庸,他的辛勤和乐观也让他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
诗人表达了想要去见识这位隐逸的愿望,早晨前往越河关时,路上看到青松夹道而生,白云停留在屋檐之端。隐逸似乎已经预知到诗人的来意,便邀请诗人留下,并取琴为他弹奏。琴声中,上弦惊起了别离的鹤,下弦则是操纵孤独的鸾鸟。这不仅展示了音乐的美妙,也象征着隐逸与诗人的心灵交流。
最后,隐逸表达了希望诗人留下来直到岁寒的愿望,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惜,更是对共同生活理想的向往。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音乐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不详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之。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