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

家住丛台旧,名参绛圃新。

醉波疑夺烛,娇态欲沈春。

伴雨聊过楚,归云定占秦。

桃花正浓暖,争不浪迷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家住在丛台这古老的地方,名声新近加入了有才华的行列。
酒醉后的风采仿佛能夺走烛光,娇媚的姿态似乎要沉醉整个春天。
伴随春雨我偶然经过楚地,归途的云彩注定笼罩着秦川。
此时桃花正开得茂盛而温暖,怎能不使人陶醉其中呢?

注释

家住:居住的地方。
丛台:古代的楼台名,这里泛指古老的地方。
名参:名字参与,比喻加入、列入。
绛圃:比喻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这里指有才华的人群。
醉波:酒醉后流转的眼神或风采。
夺烛:形容眼神明亮,仿佛能夺去烛光。
娇态:妩媚的姿态。
沈春:沉浸、陶醉在春天之中。
伴雨:伴随着春雨。
聊过楚:暂时经过楚地,聊作闲游之意。
归云:归途中的云彩,也暗指归隐之心。
定占秦:确定要停留在秦地,这里泛指北方。
桃花:盛开的桃花,象征春意盎然。
正浓暖:正值最浓烈、温暖的时候。
争不:怎能不。
浪迷人:使人陶醉、迷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景象。"家住丛台旧,名参绛圃新"表明诗人居所在一片古老的丛台之上,有着著名的花园。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美丽,也透露出诗人的自豪和满足。

"醉波疑夺烛,娇态欲沈春"则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醉波"形象地描述了水面上的微波,而"疑夺烛"则让人联想到光线在波光中闪烁,仿佛要把春天的温暖和柔美也照亮。"娇态欲沈春"表达了一种享受春色的悠然自得之情。

接下来的"伴雨聊过楚,归云定占秦"两句,则是对诗人游历心境的描写。这里的"伴雨"和"归云"都充满了动感,显示出诗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占"字则透露出他对于所到之处的深刻体验。

最后,"桃花正浓暖,争不浪迷人"两句,是对春天中最美丽景象——桃花的赞美。"浓暖"形容了桃花盛开时的热烈和温馨,而"争不浪迷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美景难以抗拒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家园、自然美景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得、享受生活之美的意境。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宋玉宅

草白烟寒半野陂,临江旧宅指遗基。

已怀湘浦招魂事,更忆高唐说梦时。

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复见人窥。

今朝送别还经此,吟断当年几许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岐下闻子规

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

偶因陇树相迷至,唯恐边风却送回。

只有花知啼血处,更无猿替断肠哀。

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岐下寓居见槐花落因寄从事

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

只共蝉催双鬓老,可知人已十年忙。

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

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岐州安西门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