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
只共蝉催双鬓老,可知人已十年忙。
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
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描述了春天里初开不久便凋零的槐花,覆盖在庭院的草地上,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诗中的“只共蝉催双鬓老”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情感,而“可知人已十年忙”则表达了对时间飞逝和个人经历的深刻感悟。
诗人的心境是宁静而淡然,他提到“晓窗须为吟秋兴”,可能是在清晨的窗前,借着秋天的气氛吟诵诗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夜枕应教梦帝乡”则是说在夜晚时分,枕着手肘而入睡,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古代帝王的都城,这或许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两句“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则是说在蜀地(今四川一带),马卿(古代蜀王)纵观狩猎的情景,诗人却宁愿把这些平淡的生活琐事融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珍视和内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人生境界。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
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
裴回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
九曲河冰半段来,严霜结出劲风裁。
非时已认蝉飘翼,到海须忧蚌失胎。
千里风清闻戛玉,几人东下忆奔雷。
殷勤莫碍星槎路,从看天津弄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