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铣应举

先世宦不达,少年才已雄。

何人为父执,独自振家风。

物色营求广,宾兴礼数隆。

孤寒今有望,太守汉吴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祖先仕途未显达,少年时才华已出众。
谁会成为我的引路人,让我独自支撑家族荣耀。
广泛寻求贤能之人,对待宾客礼仪隆重。
身处孤寒之中有了希望,期待太守如汉吴般公正英明。

注释

先世:祖先。
宦:仕途。
达:显达。
少年:年轻时。
才已雄:才华出众。
何人:谁。
为父执:做我的引路人。
振:支撑。
家风:家族荣耀。
物色:寻求。
营求:广泛寻找。
宾兴:对待宾客。
礼数:礼仪。
孤寒:身处困境。
有望:有了希望。
太守:地方长官。
汉吴公:以汉代吴地的公正官员为榜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送黄铣应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又不无自豪的情怀。

“先世宦不达,少年才已雄。”这里透露出作者对于家族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自己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才能的自信。"先世宦不达"表明家中没有达到高官的地位,而"少年才已雄"则是诗人自视其才华早早便显露出来,具有雄心壮志。

“何人为父执,独自振家风。”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自己肩负振兴家族的重任。"何人为父执"可能是在询问谁能成为家族中坚强的支柱,而"独自振家风"则是诗人表达出要亲自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族的命运。

“物色营求广,宾兴礼数隆。”这里描绘了一种热闹非凡的气氛。"物色营求广"可能是在形容送行时众多的朋友和丰盛的物资,而"宾兴礼数隆"则是指宾客云集,礼仪不断,显示出一种隆重而又盛大的场面。

“孤寒今有望,太守汉吴公。”最后两句写的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希望。"孤寒今有望"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于未来能够改变现状的期待,而"太守汉吴公"则是指送别的人物——黄铣,即将前往的太守之职,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支持和期许。

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谊,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与家族命运的思考。通过这样的送行诗篇,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觏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和坚强意志的人。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彭昱应举

计偕千百数,太半是虚名。

近日逢吾子,中心叹笔精。

众人皆禄位,所贵在诚明。

努力唐虞际,期于大有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路拯北游

六月地欲赤,驱车河朔行。

王师备戎狄,游子念功名。

尽识山川险,深穷彼我情。

归来具封奏,直上请长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演教大师东游

野客相知久,年来发渐华。

衣冠从异教,言行似儒家。

通塞随天命,遨游遍海涯。

武夷应有会,好去醉流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酸枣邓主簿

畿县官虽小,京华日可亲。

文章成薄俗,交结最难人。

典学应无废,存诚况已纯。

邦工寻尺用,杞梓讵沉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