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吟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

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

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恻恻吟》。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这几句描绘出诗人归乡的心境,其中“恻恻”二字传递了一种沉痛而又无奈的情感。这段落表明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面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哀伤。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

这两句通过形象鲜明的比喻,描写了人到晚年,容颜的沧桑变化和生活的艰辛。这里的“泥涂”、“炎瘴”等字眼,不仅形容了外貌的老化,更暗示了内心的沉重与苦恼。

"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经历了六年的离别和磨难后,终于回到故乡,但发现即使是自己曾熟悉的人们,也已经认不出他了。这反映了时间对个人身份和记忆的侵蚀。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对个人生命历程中变化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春日闲居三首(其一)

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

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

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

舍上晨鸠鸣,窗间春睡足。

睡足起闲坐,景晏方栉沐。

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

饥来恣餐歠,冷热随所欲。

饱竟快搔爬,筋骸无检束。

岂徒畅肢体,兼欲遗耳目。

便可傲松乔,何假杯中渌。

形式: 古风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

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

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

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

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

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

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

得所仍得时,吾生一何幸。

形式: 古风

春日闲居三首(其三)

劳者不觉歌,歌其劳苦事。

逸者不觉歌,歌其逸乐意。

问我逸如何,闲居多兴味。

问我乐如何,闲官少忧累。

又问俸厚薄,百千随月至。

又问年几何,七十行欠二。

所得皆过望,省躬良可愧。

马闲无羁绊,鹤老有禄位。

设自为化工,优饶只如是。

安得不歌咏,默默受天赐。

形式: 古风

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

夜雪有佳趣,幽人出书帷。

微寒生枕席,轻素对阶墀。

坐罢楚弦曲,起吟班扇诗。

明宜灭烛后,净爱褰帘时。

窗引曙色早,庭销春气迟。

山阴应有兴,不卧待徽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