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寒食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到处都是悲伤的哭泣声,行人的马也走得缓慢。
客店在无火的日子里显得冷清,村中因暖和而正是砍伐桑树的时节。
路上哭泣的情景如同杨朱一样,焚烧山林让人回忆起介子推的故事。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甘愿背负违背与故乡约定的遗憾。

注释

处处:到处。
哭声:哭泣的声音。
悲:悲伤。
行人:行进中的人。
马亦迟:马也行走得慢。
店闲:客店显得空闲。
无火日:没有炊火的日子,指生意冷清。
村暖:村子因天气暖和。
斫桑时:砍伐桑树的季节。
泣路:在路上哭泣。
同:如同。
杨子:杨朱,古代哲学家,典故中常以其哭泣表现对离别的哀伤。
烧山:焚烧山林。
忆:回忆。
介推:介子推,春秋时期人物,因晋文公烧山误将其烧死,后成为忠孝典范。
清明: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用于纪念祖先。
明日是:明天就是。
甘负:甘愿承受。
故园期:与故乡的约定,这里指归乡扫墓的习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期间乡村的萧瑟景象和人们的悲凉心情。"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表达了在春节这个本应热闹非凡的时刻,却充满了离别的哀伤,每个角落都回荡着悲切的哭泣声,连路过的人和牲口都似乎感受到了这种情绪而行动迟缓。"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则形象地描写了乡村中的冷清与静谧,没有了往日热闹的气息,只有村里温暖的阳光和人们斩伐桑树的声音。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中,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表达自己的哀思。杨子是战国时期的人,他悲痛于天下之事;介推则是古代的一位忠臣,他为了阻止暴君的残害而自焚。这里借这两个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忧虑和悲哀。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表达了诗人的乡愁和对家乡的眷恋。在清明时节,这个本应是祭扫先祖、亲情团聚的时候,诗人却只能在远方怀念着故土,愿意承担一切过错,只为了能够回到那片充满回忆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乡村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借用,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往昔美好的怀念。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途经李翰林墓

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

至今孤冢在,荆棘楚江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途经敷水

脩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陪郑史君泛舟晚归

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

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襜。

江晚笙歌促,山晴鼓角严。

羊公莫先醉,清晓月纤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