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禀正字

疏野还如旧,何曾称在城。

水边无伴立,天际有山横。

落日云霞赤,高窗笔砚明。

鲍昭多所得,时忆寄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这里的景致依然保持自然荒野,何曾显现过城市的喧嚣与繁华。
水边静立却无人相伴,遥望天边山峦横卧。
夕阳西下,云霞染成赤红,高高的窗户透进明亮的光线。
鲍照(昭)从中获得许多灵感,时常忆起也要寄赠给汤生。

注释

疏野:指景物自然、不加雕饰的样子。
何曾:哪里曾经。
称在城:符合或体现城市的特点。
水边:河边或水畔。
无伴:没有同伴。
天际:天空与地面相接的地方。
山横:山峦横陈、横跨之意。
落日:夕阳,傍晚的太阳。
云霞赤:云彩和晚霞呈现出红色。
高窗:位置较高的窗户。
笔砚明:笔和砚台在明亮的光线下清晰可见,也可能指文思清晰。
鲍昭:即鲍照,南朝著名文学家,这里代指有才华的诗人。
多所得:从自然中获得很多灵感或感悟。
时忆:时常回忆起。
寄汤生:将这些感受或作品寄给名叫汤生的朋友或弟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颇具淡泊明志之意。"疏野还如旧,何曾称在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不愿在城市中争名夺利。"水边无伴立,天际有山横"则是景象描写,诗人独自站在水边,眼前是横亘的山峦,流露出一份超然物外的情怀。

落日云霞赤,高窗笔砚明"两句转而描绘了室内景象。夕阳西下,红光满室,诗人在高窗下静坐,以笔和砚石为伴,显得分外清醒和宁静。这不仅是对环境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鲍昭多所得,时忆寄汤生"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古代隐逸鲍昭的仰慕之情,以及通过书信与友人汤生交流思想感情的愿望。这里的“多所得”可能指鲍昭的高洁品格和深邃学问,也可能暗示诗人希望在精神上有所收获。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宽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朗陵二禅友

潇湘曾宿话诗评,荆楚连秋阻野情。

金锡罢游双鬓白,铁盂终守一斋清。

篇章老欲齐高手,风月闲思到极精。

南望山门石何处,沧浪云梦浸天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栖白上人

万国争名地,吾师独此闲。

题诗招上相,看雪下南山。

内殿承恩久,中条进表还。

常因秋贡客,少得掩禅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益上人

长想寻君道路遥,乱山霜后火新烧。

近闻移住邻衡岳,几度题诗上石桥。

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

风骚味薄谁相爱,攲枕常多梦鲍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寄监利司空学士

诗家为政别,清苦日闻新。

乱后无荒地,归来尽远人。

宽容民赋税,憔悴吏精神。

何必河阳县,空传桃李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