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客吟

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

秋来野火烧栎林,枝柯已枯堪采取。

斧声坎坎在幽谷,采得齐梢青葛束。

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

共知路傍多虎窟,未出深林不敢歇。

村西地暗狐兔行,稚子叫时相应声。

采樵客,莫采松与柏。

松柏生枝直且坚,与君作屋成家宅。

形式: 古风

翻译

上山砍柴挑选枯木,深入林中砍柴艰辛多。
秋季野外野火焚烧橡树林,枝干已干适合砍伐。
山谷间斧头声声,砍下整根青藤捆成束。
太阳西下等待同伴,弯弯竹担压弯了肩背。
大家都知道路边有猛虎洞穴,未出森林不敢稍作休息。
村西地势昏暗狐狸兔子出没,小孩呼叫时回应声声。
砍柴人,别砍松柏树。
松柏枝直且坚硬,可为你们建屋造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上山采集枯木的艰辛劳作和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樵夫劳动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苦与宁静。

开篇“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两句,直接点出了樵夫的工作内容及其艰难。随后,“秋来野火烧栎林,枝柯已枯堪采取”描述了自然环境对樵夫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危险感。

“斧声坎坎在幽谷,采得齐梢青葛束”则是对樵夫工作的声音和成果的描绘,通过斧头敲击树木的声音,展现了劳动的过程与成果。

接着,“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表现了樵夫结束一天的劳作,准备返回家园的情景。这里的“竹担弯弯向身曲”生动地描绘出了满载枯木的重担对身体的压迫。

“共知路傍多虎窟,未出深林不敢歇”则透露出樵夫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危险,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恐惧。

随后的“村西地暗狐兔行,稚子叫时相应声”描绘了樵夫下山后归家途中的宁静与祥和,通过孩子的叫声增加了一份亲切感。

最后,“采樵客,莫采松与柏。松柏生枝直且坚,與君作屋成家宅”是诗人对樵夫的一番劝勉,鼓励他们选择适宜的树木,以期建立稳固的家园。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家庭和居所稳定性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的关怀之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樵夫的劳作和生活细节,展示了中国古代农村生活的一隅,以及人们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情景。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赠别孟郊

历历天上星,沉沉水中萍。

幸当清秋夜,流影及微形。

君生衰俗间,立身如礼经。

纯诚发新文,独有金石声。

才名振京国,归省东南行。

停车楚城下,顾我不念程。

宝镜曾坠水,不磨岂自明。

苦节居贫贱,所知赖友生。

欢会方别离,戚戚忧虑并。

安得在一方,终老无送迎。

形式: 古风

赠姚怤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

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

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

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

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

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

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

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

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羁旅行

远客出门行路难,停车敛策在门端。

荒城无人霜满路,野火烧桥不得度。

寒虫入窟鸟归巢,僮仆问我谁家去。

行寻田头暝未息,双毂长辕碍荆棘。

缘冈入涧投田家,主人舂米为夜食。

晨鸡喔喔茅屋傍,行人起扫车上霜。

旧山已别行已远,身计未成难复返。

长安陌上相识稀,遥望天山白日晚。

谁能听我辛苦行,为向君前歌一声。

形式: 古风

思远人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