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孟郊

历历天上星,沉沉水中萍。

幸当清秋夜,流影及微形。

君生衰俗间,立身如礼经。

纯诚发新文,独有金石声。

才名振京国,归省东南行。

停车楚城下,顾我不念程。

宝镜曾坠水,不磨岂自明。

苦节居贫贱,所知赖友生。

欢会方别离,戚戚忧虑并。

安得在一方,终老无送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高洁品格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夜空星辰和水中萍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纯净和深远的向往。在“幸当清秋夜,流影及微形”一句中,“流影”暗示了月光的柔和与变化无常,而“微形”则指星辰之细小,诗人庆幸能在这样一个清澈的秋夜中,感受到天地间的奥妙。

接着,“君生衰俗间,立身如礼经”表明诗人对于朋友孟郊的赞赏,认为他在污浊的世道中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行,如同古代圣贤之所为。这里的“礼经”指的是儒家经典《仪礼》或《礼记》,象征着规范和纯正。

“纯诚发新文,独有金石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孟郊才华横溢、思想纯洁的赞美。这里的“金石声”形容声音之清脆坚实,如同金属与石头撞击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坚定不移和永恒不变。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才名振京国,归省东南行。停车楚城下,顾我不念程”表达了诗人对于孟郊才华的肯定,以及他即将离开去往东南之地的消息。这里的“楚城”可能是指孟郊要前往的地方,而“我”则是诗人的自称,表示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无奈和牵挂。

“宝镜曾坠水,不磨岂自明”通过宝镜不因落入水中而失其光泽来比喻孟郊即使身处困境,其才华也不减。最后,“苦节居贫贱,所知赖友生。欢会方别离,戚戚忧虑并。安得在一方,终老无送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能在同一个地方,不再经历离合与长时间的分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状态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坚守高洁品格的理想,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希望能够重逢的深情。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赠姚怤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

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

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

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

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

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

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

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

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羁旅行

远客出门行路难,停车敛策在门端。

荒城无人霜满路,野火烧桥不得度。

寒虫入窟鸟归巢,僮仆问我谁家去。

行寻田头暝未息,双毂长辕碍荆棘。

缘冈入涧投田家,主人舂米为夜食。

晨鸡喔喔茅屋傍,行人起扫车上霜。

旧山已别行已远,身计未成难复返。

长安陌上相识稀,遥望天山白日晚。

谁能听我辛苦行,为向君前歌一声。

形式: 古风

思远人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

时出为阳山,尔区来趋奔。

韩官迁掾曹,子随至荆门。

韩入为博士,崎岖送归轮。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