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自两河归江南

两河庶事已堪伤,南客秋归路更长。

台畔古松悲魏帝,苑边脩竹吊梁王。

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

遥羡落帆逢旧友,绿蛾青鬓醉横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两岸事务已让人哀伤,南方游子秋归之路更加漫长。
楼台旁的古松为魏帝哀悼,宫苑边的修竹为梁王吊唁。
山间行走露水染黄了茱萸,水边夜宿风吹散了荷花香。
远远羡慕那些放下船帆遇到老朋友的人,青春年少在横塘欢聚痛饮。

注释

两河:指两地之间宽阔的河流区域。
庶事:众多事务,此处引申为世事。
南客:南方的游子或旅客。
秋归:秋季归来,也寓含着岁末年衰之意。
台畔:楼台旁边。
古松:年代久远的松树,常用于象征坚贞或哀悼。
魏帝:历史上魏国的帝王,这里泛指逝去的君主。
脩竹:修长的竹子,常用来寄托哀思。
梁王:古代对某些封王的称呼,此指另一位已故的贵族。
山行:在山中行走。
露变:露水引起的颜色变化。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水宿:在船上过夜。
菡萏:荷花的别称。
遥羡:远远地羡慕。
落帆:船只降下帆布,意指停泊或到达目的地。
逢旧友:遇见老朋友。
绿蛾青鬓:形容年轻貌美的男女,这里指青春年华。
醉横塘:在名为横塘的地方沉醉于欢乐之中,横塘可指代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泛指美丽的水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天离开两河(即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地区)回到江南故乡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繁华时期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两河庶事已堪伤,南客秋归路更长。" 开篇即表达出旅人对两河地区繁华往事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归乡路途的孤独与延长。

"台畔古松悲魏帝,苑边脩竹吊梁王。" 这两句通过古松和脩竹,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如魏帝、梁王的追思之情,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中的历史沧桑感。

"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 这两句则是通过自然景物——山间露水使茱萸叶片颜色变化,以及河边宿营时夜风吹拂菡萏花的香气,表现了旅途中的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

"遥羡落帆逢旧友,绿蛾青鬓醉横塘。" 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向往之情,以及在酒精的陶醉中,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悠然自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故土、历史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送客南归有怀

绿水暖青蘋,湘潭万里春。

瓦尊迎海客,铜鼓赛江神。

避雨松枫岸,看云杨柳津。

长安一杯酒,座上有归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段觉之西蜀结婚

词赋名高身不闲,綵衣如锦度函关。

镜中鸾影胡威去,剑外花归卫玠还。

秋浪远侵黄鹤岭,暮云遥断碧鸡山。

时人若问西游客,心在重霄鬓欲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送段觉归杜曲闲居

书剑南归去,山扉别几年。

苔侵岩下路,果落洞中泉。

红叶高斋雨,青萝曲槛烟。

宁知远游客,羸马太行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