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山山水水指引着回家的路,陆郎从这里开始熟悉了旅程。
秋天的茶叶挂着细小的露珠,寒风中的菊花带着霜冻却依然甘甜。
高台依靠着乌龙岭而建,楼阁仿佛伸入了白雁栖息的水潭。
如果有人像沈公那样询问,我的心早已飞向了浙江以南。

注释

山水:指自然风光中的山和水。
引归路:指引回家的道路。
陆郎:此处泛指归家的游子。
谙:熟悉。
秋茶:秋季采摘的茶叶。
垂露细:茶叶上挂着细小的露珠。
寒菊:耐寒的菊花。
带霜甘:带有霜冻而味道甘甜。
台:高台,指楼阁或观景台。
乌龙岭:地名,这里泛指雄伟的山岭。
楼:楼阁。
侵白雁潭:形容楼阁临近水边,似侵入水中,白雁潭代指清冷的水潭。
沈公:假托的人物,代表询问者。
借问:询问。
心在浙河南:心系浙江以南的故乡,浙河即钱塘江,南指江南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名为《送段守之归东阳并寄窦司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山水景物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切的思念。

“山水引归路”一句,简洁明快地描绘出了朋友返回东阳的路径,同时也勾勒出山水间那曲折的归途。"陆郎从此谙"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于未来的某种期待或寄托。

接下来的“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两句,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秋天的茶叶因露水而更加鲜美,而寒冷的菊花则在霜冻中散发出特别的清香。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对于友情和生活的珍视。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一段,则是对建筑与自然融合之美的描写。这里的“台”、“楼”,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划分,更是情感交流的桥梁。乌龙岭和白雁潭,都像是诗人心中理想中的风景,既有雄伟壮丽的一面,也有柔美静谧的一面。

最后,“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沈公可能是诗人的尊称,而“如借问”,意味着即便是通过他人之口询问,也能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关切。"心在浙河南",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所系,是对朋友、对故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留恋。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悠长,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送段觉归杜曲闲居

书剑南归去,山扉别几年。

苔侵岩下路,果落洞中泉。

红叶高斋雨,青萝曲槛烟。

宁知远游客,羸马太行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郭秀才游天台

云埋阴壑雪凝峰,半壁天台已万重。

人度碧溪疑辍棹,僧归苍岭似闻钟。

暖眠鸂鶒晴滩草,高挂猕猴暮涧松。

曾约共游今独去,赤城西面水溶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送惟素上人归新安

山空叶复落,一径下新安。

风急渡溪晚,雪晴归寺寒。

寻云策藤杖,向日倚蒲团。

宁忆西游客,劳劳歌路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萧处士归缑岭别业

醉斜乌帽发如丝,曾看仙人一局棋。

宾馆有鱼为客久,乡书无雁到家迟。

缑山住近吹笙庙,湘水行逢鼓瑟祠。

今夜月明何处宿,九疑云尽碧参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