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十四)

陈涉奋布衣,遂成士崩势。

偏袒一大呼,秦已无二世。

匹夫举大名,汤武若符契。

扶苏虽当立,诈称亦非计。

将诛无道秦,师行宜大誓。

成败在上天,西向乘锋锐。

毋示天下私,自王以微细。

为秦多益敌,六国蒙嘉惠。

入关令诸侯,功德可为帝。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此诗《咏古(其十四)》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借陈涉起义之事,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赞颂与对权力更替的深刻思考。

首句“陈涉奋布衣”点出主角陈涉出身卑微,却能振臂一呼,引发大规模的反抗。接着“遂成士崩势”描绘了陈涉起义后,秦朝的统治如同大厦将倾,形势急转直下。随后“偏袒一大呼,秦已无二世”描述陈涉的号召力,秦朝政权岌岌可危,似乎已无法维持长久。

“匹夫举大名,汤武若符契”赞扬陈涉如同商汤、周武王一般,以微小之力成就大业,符合历史的天命。紧接着“扶苏虽当立,诈称亦非计”指出即使扶苏本应继位,但陈涉的起义并非虚妄之举,而是顺应民心。

“将诛无道秦,师行宜大誓”表明陈涉起义是为了推翻暴政,因此在征讨秦朝时应当发布广泛的檄文,凝聚人心。接下来“成败在上天,西向乘锋锐”暗示起义的成功与否,实则由命运决定,陈涉率军西进,锐不可挡。

“毋示天下私,自王以微细”强调起义不应有私心,即使是出身低微之人也能成为王者。最后“为秦多益敌,六国蒙嘉惠。入关令诸侯,功德可为帝”总结,陈涉的起义不仅削弱了秦国的力量,也使六国得到恩惠,最终进入关中,建立了新的政权,功勋卓著,可称为帝王。

整首诗通过对陈涉起义的描绘,展现了历史英雄的气魄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更迭、英雄造时势的深刻见解。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咏古(其十五)

鲁儒抱积怨,发愤于陈王。

艰难负礼器,卒与涉俱亡。

匹夫苟建义,瓦合亦非尝。

礼乐所凭依,缙绅为之倡。

涉亦圣人徒,能知孔鲋良。

先置博士官,以甲为纪纲。

用人先诸儒,文学已有光。

惜哉昧行兵,破灭成苍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古(其十六)

仓海君何人,家能畜力士。

金椎误中时,秦王魄已褫。

报雠虽未成,天下兵以起。

功为陈项先,豪俊闻皆喜。

贼在下邳中,无人言孺子。

从容得步游,任侠惊闾里。

老人教强忍,命之下取履。

岂有王者师,而为血气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古(其十七)

不忍杀沛公,使之得天下。

英雄有至情,难忘妾与马。

亡我实繇天,知命乃无假。

慷慨泣数行,实为红颜者。

王霸如浮云,功名羞苟且。

仓皇垓下歌,直可继骚雅。

斯是国殇篇,三军和者寡。

悲风起帐中,杀气横原野。

河汉惨无光,痛饮过三斝。

自刎报父兄,江东泪同洒。

善败能从容,功亦在区夏。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咏古(其十八)

荥阳诸女子,功与纪信似。

夜出冒楚围,披甲为战士。

楚军似刈刍,血流作渠水。

君王既无兵,妇女相驱使。

幸有三千人,可以代披靡。

楚军虽受欺,流涕亦不止。

妾命甘如尘,得无大王耻。

自古战争中,国殇宁有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