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

舍棹忽逾月,沙尘困远行。

襄阳逢汉水,偶似蜀江清。

蜀江固浩荡,中有蛟与鲸。

汉水亦云广,欲涉安敢轻。

文王化南国,游女俨如卿。

洲中浣纱子,环佩锵锵鸣。

古风随世变,寒水空泠泠。

过之不敢慢,伫立整冠缨。

形式: 古风

翻译

离开舟船已超过一个月,沙尘阻碍了远行的路。
在襄阳遇到汉水,偶然间它像蜀江般清澈。
蜀江固然广阔无垠,其中隐藏着蛟龙和鲸鱼。
汉水同样宽广,想要渡过怎能不谨慎对待。
周文王的教化影响南方,美女们如同你一样端庄。
洲中的浣纱女子,身上的玉佩发出清脆的响声。
古老的风俗随时代变迁,寒冷的江水依旧泠泠作响。
经过这里不敢怠慢,停下脚步整理帽带以示敬意。

注释

逾:超过。
沙尘:沙漠中的尘土。
汉水:长江支流,古代襄阳附近。
偶似:偶然相似。
文王:周文王,古代贤君。
洲中:江中的小洲。
泠泠:形容水声清冷。
冠缨:帽子上的带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汉水边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情怀。诗人以“舍棹忽逾月”开篇,既表现了时间流转的快疾,也暗示了自己行走于江湖之间的游子生涯。接着,“沙尘困远行”则透露出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

襄阳是古代楚国的都城,而“逢汉水,偶似蜀江清”则让人联想到那悠长的历史和文化。此处的“偶似”,表明诗人对蜀江之美有着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映射出自己内心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蜀江固浩荡,中有蛟与鲸”是对蜀江雄伟景色的描绘,而“汉水亦云广,欲涉安敢轻”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宏大自然时的敬畏之心。这里的“欲涉”,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以下几句“文王化南国,游女俨如卿。洲中浣纱子,环佩锵锵鸣”则是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赞美,其中“文王”指的是周文王,而“游女”则出自《诗经》,这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怀念。

最后,“古风随世变,寒水空泠泠。过之不敢慢,伫立整冠缨”,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认识到时代在变迁,而那些曾经的辉煌与美好终将逝去。在这冷清孤寂的汉水边,诗人对自己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也体现了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襄阳古乐府三首(其一)野鹰来

野鹰来,万山下。

荒山无食鹰苦饥,飞来为尔系綵丝。

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养子秋食菽。

我欲击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鹰力弱。

野鹰来,城东有台高崔巍。

台中公子著皮袖,东望万里心悠哉。

心悠哉,鹰何在!

嗟尔公子归无劳,使鹰可呼亦凡曹,天阴月黑狐夜嗥。

形式: 乐府曲辞

襄阳古乐府三首(其二)上堵吟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形式: 乐府曲辞

襄阳古乐府三首(其三)襄阳乐

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形式: 乐府曲辞

岘山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罶。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