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公择九日见约以疾不赴

它年逢九日,杯酒逐英豪。

渐老经秋病,独醒何处高。

床头添药裹,坐上减牛毛。

寂寞知谁问,烦公置浊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将来某年重阳节,举杯追随英雄豪杰。
随着年龄增长,秋天疾病缠身,何处才能独自清醒呢?
床边多添了一些药包,座位上的人渐渐减少像落下的牛毛。
在寂寞中,又有谁能询问我的境况?劳烦您为我准备一杯浊酒。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
英豪:指杰出的人物或英雄豪杰,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或敬仰的对象。
渐老:形容逐渐衰老的过程。
床头添药裹:指增加药量或常备药物以应对疾病。
坐上减牛毛:形容人越来越少,如同牛毛掉落一般稀疏。
寂寞:孤独、寂静,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浊醪:浊酒,指未经精细过滤的劣质酒,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淳朴情感的向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次韵李公择九日见约以疾不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因病不能参加重阳节宴会的遗憾和感慨。首句“它年逢九日”预设了一个未能参与的场景,暗示了对往昔聚会的怀念;“杯酒逐英豪”描绘了节日里群英欢聚的热闹气氛,而自己却只能缺席。

“渐老经秋病”直接点出诗人身体状况,随着秋天的到来,疾病加重,令人感伤;“独醒何处高”进一步强调了孤独和落寞,即使想找个高处借酒消愁,也无人共饮。接下来,“床头添药裹”描绘了病榻上的景象,而“坐上减牛毛”则以夸张手法形容岁月流逝,自己越发衰老。

最后两句“寂寞知谁问,烦公置浊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希望朋友能理解他的病情,为他准备一杯浊酒,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流露出诗人对健康和友情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

青蒲一下复东来,拥扇西风满面埃。

击柝自营何择地,餔糟同醉未须回。

孤高振鹭瞻初下,淡泊婴儿及未孩。

我亦漂流家万里,年来羞上望乡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六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就新台。

咄嗟双阙还依旧,咫尺群山信有材。

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

不因毁圮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

小床卧客笑元龙,弹铗无舆下舍中。

五马不辞分后乘,轻裘初许敝诸公。

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

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李昭叙供备宴别湖亭

池亭雨过一番凉,云髻罗裙客两旁。

不觉行人离恨远,贪看积水照筵光。

满堂樽俎欢方剧,极目江湖意自长。

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