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公择寄子瞻

青蒲一下复东来,拥扇西风满面埃。

击柝自营何择地,餔糟同醉未须回。

孤高振鹭瞻初下,淡泊婴儿及未孩。

我亦漂流家万里,年来羞上望乡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青蒲丛生又向东流去,手持扇子面对西风满面尘埃。
敲击梆子自谋生计,何处为家并不重要,一同畅饮无需返回。
孤独高洁的白鹭刚飞过,淡泊如婴儿的人还未长大。
我也是漂泊万里之人,近年来羞于登上望乡的高台。

注释

青蒲:青色的蒲草。
东来:向东流去。
拥扇:手持扇子。
西风:秋风。
满面埃:满脸尘土。
击柝:敲打梆子。
自营:自谋生计。
何择地:何处为家。
餔糟:饮酒。
未须回:无需返回。
孤高:孤独而高洁。
振鹭:白鹭。
初下:刚刚飞过。
淡泊:淡然处世。
婴儿:比喻未成熟的人。
及未孩:还未长大。
漂流:漂泊。
家万里:万里之外的家乡。
羞上:羞于登上。
望乡台:望乡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李公择寄子瞻》,诗人以青蒲自比,描绘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青蒲一下复东来"形象地写出诗人如同随风飘荡的蒲苇,时而东流,时而西移,暗示了生活的动荡和无定。"拥扇西风满面埃"则描绘了在秋风中摇扇驱散尘埃的场景,暗寓诗人面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击柝自营何择地"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自我坚守,不拘小节的态度。"餔糟同醉未须回"则流露出与朋友共饮的豪情,即使处境艰难,也愿意借酒浇愁。"孤高振鹭瞻初下"运用振鹭的意象,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即使孤独也不改其志。

"淡泊婴儿及未孩"进一步强调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如同婴儿般纯真,未受世俗纷扰。最后,诗人以"我亦漂流家万里"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与子瞻相同的漂泊之苦,"年来羞上望乡台"则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但又因漂泊在外而感到羞愧,不愿轻易表露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淡泊名利的性格,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六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就新台。

咄嗟双阙还依旧,咫尺群山信有材。

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

不因毁圮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

小床卧客笑元龙,弹铗无舆下舍中。

五马不辞分后乘,轻裘初许敝诸公。

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

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李昭叙供备宴别湖亭

池亭雨过一番凉,云髻罗裙客两旁。

不觉行人离恨远,贪看积水照筵光。

满堂樽俎欢方剧,极目江湖意自长。

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其一)

风波定后得西归,乌鹊喧呼里巷知。

未熟黄粱惊破梦,相看白发信乘危。

豚肩尚有冬深味,蚕器应逢市合时。

父老为公留腊酒,不须犹唱式微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