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
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
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祗暗流。
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题开元寺门阁》,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秋天景色的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清新。
“一登高阁眺清秋”表达了诗人攀登高阁,对着清新的秋风和秋光,心旷神怡的感觉。“满目风光尽胜游”则描绘了一路上看到的美丽景色,无不令人赏心悦目的情景。
“何处画桡寻绿水”中的“画桡”,意指画船,诗人在寻找那清澈见底的绿水。这种境界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也反映出对自然美好风光的向往。“几家鸣笛咽红楼”则是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不失热闹的生活场景,鸣笛声中透露出一丝孤独和愁绪。
“云山已老应长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之情,虽然云山历经沧桑,但依旧矗立,而“岁月如波祗暗流”则是时间流逝的无声哀伤,每一刻都悄然溜去,如同河水一般。
最后,“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表达出诗人追求超脱世俗纷争,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谧。通过禅修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不再为世间的是非功名所困扰。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美景、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篇集观赏、感受与思考于一体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天生仙桧是长材,栽桧希逢此最低。
一自旧山来砌畔,几番凡木与云齐。
回无斜影教僧踏,免有闲枝引鹤栖。
今日偶题题似着,不知题后更谁题。
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
州县供输罢,追随鼓笛喧。
盘飧同老少,家计共田园。
自说身无事,应官有子孙。
鼓角城中寺,师居日得闲。
必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
破衲新添线,空门夜不关。
心知与眼见,终取到无间。
江上山头寺,景留吟客船。
遍游销一日,重到是何年。
沙鸟多翘足,岩僧半露肩。
为诗多语涩,喜此得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