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生仙桧是长材,栽桧希逢此最低。
一自旧山来砌畔,几番凡木与云齐。
回无斜影教僧踏,免有闲枝引鹤栖。
今日偶题题似着,不知题后更谁题。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唐朝创作的,名为《题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桧》。诗中通过描写寺院中的矮小桧树,表达了对佛法修持者的赞美和景物的情感寄托。
首句“天生仙桧是长材”直接点出了桧树的优质特性,是上等的栽培材料,但紧接着“栽桧希逢此最低”则表现出诗人对这棵矮小桧树的特殊关注。这里的“此最低”可能既指桧树生长的位置,也暗示其在众多桧树中独特的地位。
以下两句“一自旧山来砌畔,几番凡木与云齐”,诗人通过描述桧树从远处山林移植而来的历史,以及它与普通树木一样抵达云端的景象,增添了桧树不甘平庸、追求高远的性格。
“回无斜影教僧踏,免有闲枝引鹤栖”则进一步描绘出这棵矮小桧树虽不高大,却因其特殊而被僧人珍视,避免了成为鹤类栖息的普通树木。这里蕴含着对佛门清净生活的赞颂。
最后两句“今日偶题题似着,不知题后更谁题”则表达出诗人在此刻为桧树题字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然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诗人似乎在询问,在他之后,又会有哪位高僧或智者来到这里,为这棵桧树留下自己的墨香。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寺院中一棵矮小桧树的独特景象,更通过这种描写传达出对佛法修持者的敬仰,以及诗人个人对于生命高尚、超然物外的一种情感寄托。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
州县供输罢,追随鼓笛喧。
盘飧同老少,家计共田园。
自说身无事,应官有子孙。
鼓角城中寺,师居日得闲。
必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
破衲新添线,空门夜不关。
心知与眼见,终取到无间。
江上山头寺,景留吟客船。
遍游销一日,重到是何年。
沙鸟多翘足,岩僧半露肩。
为诗多语涩,喜此得终篇。
江寺禅僧似悟禅,坏衣芒履住茅轩。
懒求施主修真像,翻说经文是妄言。
出浦钓船惊宿雁,伐岩樵斧迸寒猿。
行人莫问师宗旨,眼不浮华耳不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