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仲仪

前别岁月远,道同情相亲。

三旬忽相见,愈厚不厌频。

昔云思数面,今无愧古人。

眷然东去怀,纷若陌上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往日分别的日子已遥远,道义相合使我们情深意浓。
在三十个日子里忽然重逢,相见的喜悦更深厚,频繁相见也不觉厌倦。
过去曾期望能多见面,如今我无愧于古人对友情的追求。
我依恋地向东离去,心中怀想如路上的尘埃纷纷扬扬。

注释

前别:过去的分别。
岁月:时间。
远:久远。
道同:志向相同。
旬:十天为一旬。
忽相见:突然相见。
愈厚:更加深厚。
不厌频:不嫌频繁。
昔云:过去说。
思数面:渴望多次见面。
今无愧:现在无愧于。
古人:古代贤人。
眷然:依恋的样子。
东去:向东离去。
怀:怀念。
纷若:像……一样纷乱。
陌上尘:道路上的尘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再别仲仪》,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深情。首句“前别岁月远”,回忆起往昔离别的遥远时光,接着“道同情相亲”强调了两人深厚的友情。诗人惊讶于三十载后突然相见,惊喜之余,更觉友情深厚,不因频繁相聚而生厌倦。“昔云思数面”,曾经期待能常见面,如今实现了,心中无愧于古人对友情的期许。

最后两句“眷然东去怀,纷若陌上尘”,诗人感慨万分,对友人的离去充满依恋,这份情感如同路上纷飞的尘埃,虽多而无法挽留。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描绘了友情的长久与珍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再依韵

一嫁异域去,不复临镜台。

念昔辞家时,岂为单于来。

适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

始欲并日月,今嗟随风埃。

仆侍共惨戚,山川空徘徊。

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摧。

宁闻琵琶乐,但闻琵琶哀。

休言羊酪甘,谁喜毡庐开。

故国万馀里,此生那得回。

乃知女子薄,莫比原上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再送正仲

拟君杜鹃花,发当杜鹃时。

朱袍照白日,光彩生路岐。

自比青鼠爪,中心如乱丝。

丝乱复不理,况复远别离。

倾觞恨不深,立马恨不迟。

千山从此隔,三岁或前期。

尔后各寄书,空识满纸辞。

非如笑言乐,但有牵怀悲。

念昔苏与李,徘徊问何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农难

稂莠非所殖,嘉禾共一田。

老农实恶之,岂共时稼捐。

管蔡与盗蹠,同气讵能迁。

周公不妨圣,柳惠不妨贤。

贤哉彼薅矣,取舍得其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

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

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