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劝郎莫饮黄支犀,劝郎莫听花冠鸡。
闻琴桥东海月上,乌夜村边开始乌末啼。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中的第七十一首。诗人以劝诫的口吻,表达了对郎君的关心和提醒。"劝郎莫饮黄支犀",暗示饮酒过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黄支犀"可能是虚构的酒名,也可能暗指烈酒。"劝郎莫听花冠鸡",意为不要沉溺于花哨的声色之娱,"花冠鸡"可能是指鸣叫华丽的鸟儿,象征浮华的生活。
"闻琴桥东海月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月光洒在闻琴桥上,仿佛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乌夜村边开始乌末啼"则以乌鸦的啼叫作为时间的标志,夜晚来临,乌鸦的叫声从村头到村尾回荡,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劝诫人们要节制生活,远离虚华,享受宁静的时光。
不详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鹰案绝顶海风晴,乌免秋残夜并生。
铁锁石塘三百里,惊涛啮尽寄奴城。
招宝塘倾水浅深,会骸山古家销沉。
都缘世上钱神贵,地下刘伶改姓金。
曲律昆山最后时,海盐高调教坊知。
至今十棒元宵鼓,绝倒梨园弟子师。
春绢秋罗软胜绵,折枝花小样争传。
舟移濮九娘桥宿,夜半鸣梭搅客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