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吟

江边烽燧几时休,江上行人雪满头。

谁信乱离花不见,只应惆怅水东流。

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

若有片帆归去好,可堪重倚仲宣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江边的烽火何时才能平息,江上的行人满头都是雪。
谁能相信战乱导致花儿也消失,只能令人惆怅地看着河水向东流去。
陶渊明政事繁忙却嗜酒如命,张翰的生活则像一片叶舟随波逐流。
如果有船只归去该多好,但又怎能承受再次倚靠仲宣楼的忧伤呢?

注释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台。
行人:过客,旅客。
乱离:战乱,社会动荡。
水东流:象征时间流逝或情感消逝。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著称。
政事:政务,这里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千杯酒:形容饮酒之多,表达陶渊明的逍遥态度。
张翰: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以辞官归乡著名。
一叶舟:形容生活简朴或漂泊不定。
片帆:单薄的船帆,常用来象征远行的船只。
仲宣楼:汉代王粲(字仲宣)所登的楼,后常用以寄托思乡之情。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战乱时期的凄凉景象与个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首句“江边烽燧几时休”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渴望,烽火是古代用于报警的信号,而“休”则意味着停止或平息,诗人在问何时战乱才能结束。紧接着,“江上行人雪满头”形象地描绘出寒冷与艰难的旅途,行人头顶的雪花似乎也映照出内心的凄凉。

第三句“谁信乱离花不见,只应惆怅水东流”中,“乱离花”比喻着战乱中被破坏的美好事物,如同花朵在风雨中难以幸免。诗人感叹这些美好的东西已经不再可见,内心充满了惆怅,而那不断向东流去的河水,则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是对古代隐逸之士陶渊明(又称陶潜)与文人张翰的引用。陶渊明以其超脱世俗的态度著称,而张翰则以其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而知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在政治和个人困境中保持清醒、坚守己见之士的敬意。

最后,“若有片帆归去好,可堪重倚仲宣楼”表达了诗人对返回故土的渴望,以及想要再次依靠那座曾经登临过的“仲宣楼”,以此来回味往昔,寻找内心的安慰。这里的“片帆”象征着归途的希望,而“重倚”则是诗人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离乱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

雨花烟柳傍江村,流落天涯酒一樽。

分首不辞多下泪,回头唯恐更消魂。

我为孟馆三千客,君继宁王五代孙。

正是中兴磐石重,莫将憔悴入都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江皋赠别

金管多情恨解携,一声歌罢客如泥。

江亭系马绿杨短,野岸维舟春草齐。

帝子梦魂烟水阔,谢公诗思碧云低。

风前不用频挥手,我有家山白日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耒阳县浮山神庙

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

山曾尧代浮洪水,地有唐臣奠绿醽。

绕坐香风吹宝盖,傍檐烟雨湿岩扃。

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秋烟漠漠雨濛濛,不卷征帆任晚风。

百口寄安沧海上,一身逃难绿林中。

来时楚岸杨花白,去日隋堤蓼穗红。

却到故园翻似客,归心迢递秣陵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