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申秋八首(其一)

年年秋意绪,多向雨中生。

渐欲烟火近,稍怜衣服轻。

咏诗闲处立,忆事夜深行。

濩落寻常惯,凄凉别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每年秋天的情绪,大多在雨中油然而生。
渐渐地喜欢靠近人间烟火,稍微怜惜身上的衣服变得单薄。
闲暇时站立吟诗,深夜里漫步回忆往事。
习惯于这种落寞的常态,但凄凉的感受却别有一番滋味。

注释

年年:每年。
秋意绪:秋天的情绪、感受。
多向:大多、常在。
雨中生:在雨中产生、萌发。
渐欲:渐渐地、越来越。
烟火近:接近人间烟火,比喻生活气息。
稍怜:稍微感到、略带。
衣服轻:衣服变薄,也指换上轻薄的秋装。
咏诗:吟诵诗歌。
闲处立:在闲暇时站立、静立。
忆事:回忆事情、往事。
夜深行:深夜行走、思考。
濩落:落寞、空虚。
寻常惯:习惯了平常、日常。
凄凉:冷清、悲凉。
别为情:别有一种情感、特别的情感体验。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秋感慨的诗作,从中可以读出诗人对秋天特有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年年秋意绪,多向雨中生"一句,就已经描绘出了一个典型的秋日景象:连绵的秋意似乎总是在细雨之中悄然生长,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秋天常被视作多愁善感的季节,诗人的情感也随着这萧瑟的气氛起伏。

"渐欲烟火近,稍怜衣服轻"则是对秋日生活的一种描写。这里的"烟火"可能指的是炊煮食物时升腾的炊烟,它不仅代表了温暖,也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生计的艰辛。而"衣服轻"则显示出秋日气候的变化,虽然已经有所准备,但依旧难以完全抵御那渐凉的空气。这里所表达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寒冷的一种担忧和不舍。

接下来的"咏诗闲处立,忆事夜深行"则是诗人对于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抒情。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在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站立于某个地方,嘴里轻吟着诗句,心中却回想着往事。这里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怀旧的情感。

最后"濩落寻常惯,凄凉别为情"则是对生活常态的一种感慨。"濩落"形容的是物体从高处自然跌落的状态,这里用来比喻生命中那些无法抗拒的变化和消逝。而"凄凉别为情"则指出这些平凡而又不可避免的生活场景,在诗人心中激起了一种特别的情感——一种对常态生活中的悲凉与无奈的深刻体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界和个人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季节更迭以及个人的孤独与怀旧情感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景申秋八首(其二)

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

啼儿冷秋簟,思妇问寒衣。

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

良辰日夜去,渐与壮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景申秋八首(其三)

嗢嗢檐霤凝,丁丁窗雨繁。

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

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景申秋八首(其四)

瓶泻高檐雨,窗来激箭风。

病憎灯火暗,寒觉薄帏空。

婢报樵苏竭,妻愁院落通。

老夫慵计数,教想蔡城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景申秋八首(其五)

风头难著枕,病眼厌看书。

无酒销长夜,回灯照小馀。

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

廊庙应多算,参差斡太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