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中的“摧折”指的是树枝在秋风中断裂,这也隐喻着诗人的无力感和内心的脆弱。“秋风吹若何”则是对自然界中秋风力量的一种描绘,也反映出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无奈。
接下来的“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描绘了深秋之中,花瓣间夹杂着雪花,而树叶则沉于水波之中,这些意象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和衰败。
第三句“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身体虚弱的担忧,以及对于春天到来过早、夜晚露水过多的一种无奈。这里的“体弱”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世事的感受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最后两句“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忧虑,以及对于自己生活状态未能如愿的担忧。这里的“江湖”指的是广阔无边的自然界,而“后摇落”则是时间带来的衰败和变迁。“亦恐岁蹉跎”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光阴迅速流逝的恐惧。
整首诗通过秋天萧瑟的景象,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以及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命运无常的一种深刻体会。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归来稍喧暖,当为斸青冥。
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