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殊三处安居,志公不是闲和尚。
迦叶欲行正令,未免眼前见鬼。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偈颂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文殊三处安居"暗指文殊菩萨虽有神通,但仍选择在不同的地方静修,强调修行者的定力和对道的执着。"志公不是闲和尚"则提到志公禅师并非无所事事,他的行为并非表面的闲逸,而是深藏智慧与修行。
"迦叶欲行正令"指的是佛教中的大弟子迦叶尊者,他试图推行佛法的正道,但"未免眼前见鬼"则揭示了即使如迦叶这样的高僧,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也可能遭遇迷惑或幻象,暗示了修行路上的困难和内心的挑战。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修行人必须面对内心障碍,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真谛的主题。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芭蕉无耳闻雷开,葵华无眼随日转。
释迦老子亦无生,每岁今朝浴一遍。
镇州萝卜从来大,青州布衫斤两明。
衲子聚头求的旨,却似蚊虻咬铁钉。
百二十日夏,日日无空缺。
露柱逞神通,灯笼呈丑拙。
彻不彻,却来棒头为汝决。
摩竭提国犹在半途,少室峰前全无巴鼻。
谈玄说妙好肉剜疮,举古明今抛沙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