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六十五)

芭蕉无耳闻雷开,葵华无眼随日转。

释迦老子亦无生,每岁今朝浴一遍。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翻译

芭蕉树没有耳朵却能听见雷声响起,向日葵没有眼睛却能跟随太阳转动。
释迦牟尼佛也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每年的今天他都要接受一次洗礼。

注释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宽大,常被比喻为有感知能力。
耳:这里比喻听觉或感知。
雷开:指听到雷声。
葵华:向日葵的花,象征着随阳。
眼:这里比喻视觉或感应。
释迦老子: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无生:不具有永恒的生命或不变的状态。
每岁:每年。
今朝:今天。
浴:比喻洗礼或净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偈颂,以芭蕉、葵花和释迦牟尼佛为例,探讨生死与自然现象的关系。"芭蕉无耳闻雷开",形象地描述了芭蕉虽无生命感知,却能感受到雷声的变化,暗示世间万物皆有其感应。"葵华无眼随日转",进一步描绘葵花随着太阳转动,象征着生命的顺应与自然律动。

"释迦老子亦无生",这里的释迦老子指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诗人借此表达即使佛陀这样的圣者,也被认为并无永恒不变的生命。"每岁今朝浴一遍",以佛像每年都要清洗比喻,象征着世间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包括生命体的更新和轮回。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生死、自然和修行的思考,强调了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修行者应如芭蕉、葵花般顺应自然,如佛陀般洞察无常。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六十三)

镇州萝卜从来大,青州布衫斤两明。

衲子聚头求的旨,却似蚊虻咬铁钉。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六十一)

百二十日夏,日日无空缺。

露柱逞神通,灯笼呈丑拙。

彻不彻,却来棒头为汝决。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五十九)

摩竭提国犹在半途,少室峰前全无巴鼻。

谈玄说妙好肉剜疮,举古明今抛沙撒土。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五十七)

山前一片闲田地,元来记得在。

叉手叮咛问祖翁,只为契券不分明。

几度卖来还自买,难为牙保人,为怜松竹引清风。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