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范郎中

藜杖山中出,吟诗对范家。

相知从海峤,寄食向京华。

名宦成何报,清眸未纵赊。

临邛梦来往,雨雪满褒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手持藜杖走出山中,对着范家吟咏诗歌。
与知己相交于海边,寄居京城以求仕途。
为官生涯有何回报,清澈眼神未曾放纵。
在临邛的梦境中来去,雨雪覆盖了褒斜路。

注释

藜杖:竹杖。
范家: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诗人家族。
海峤:海边高山。
寄食:寄人篱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京华:京都,这里指长安。
名宦:显赫的官职。
清眸:清澈的眼睛,形容人眼神明亮。
纵赊:放纵,不拘束。
临邛:古地名,在今四川邛崃一带。
褒斜:古代道路名,通往汉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名为《寄范郎中》。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和心境,以及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超然态度。

“藜杖山中出,吟诗对范家。”诗人手持藜杖(一种用植物或竹木制成的手杖)在山中漫步,吟咏着诗句,面向远方的朋友家。这两句不仅设定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也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贵和对交流的渴望。

“相知从海峤,寄食向京华。”这里的“相知”指的是彼此了解和理解的深厚友谊,从遥远的地方开始,而现在诗人却寄身于繁华的都市中。这两句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不受空间限制,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无奈。

“名宦成何报,清眸未纵赊。”诗人询问那些有名望的人物,他们的功业成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自己的眼睛(即心灵)依旧保持纯净,不为世俗的繁华所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他对于保持内心独立和清醒的坚持。

“临邛梦来往,雨雪满褒斜。”这里的“临邛”是指古代的一个地方,而“梦来往”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和友情的抒发,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淮南送友人归沧州

风色忽西转,坐为千里分。

高帆背楚落,寒日逆淮曛。

断烧缘乔木,盘雕隐片云。

乡关百战地,归去始休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深秋过源宗上人房

到日值摇落,相留山舍空。

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度讲多来雁,经禅少候虫。

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鄂州头陀寺上方

高寺上方无不见,天涯行客思迢迢。

西江帆挂东风急,夏口城衔楚塞遥。

沙渚渔归多湿网,桑林蚕后尽空条。

感时叹物寻僧话,惟向禅心得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鄂渚湖上即事

杜门聊自适,湖水在窗间。

纵得沧洲去,无过白日闲。

多慵空好道,少贱早凋颜。

独有东山月,依依自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