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诗二首(其一)

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燕,或侍朝云祀。

登山摘紫芝,泛江采绿芷。

歌舞未终曲,风尘暗天起。

吴师破九龙,秦兵割千里。

狐兔穴宗庙,霜露沾朝市。

璧入邯郸宫,剑去襄城水。

未获殉陵墓,独生良足耻。

悯悯思旧都,恻恻怀君子。

白发窥明镜,忧伤没余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十五岁时热爱诗书,二十岁戴上官帽开始仕途。
楚王赏识我的才华,让我自由地进出章华台。
我作的赋超越了屈原,读书的广博可与左史媲美。
时常伴随明月与燕子,有时参与朝云的祭祀。
攀登高山采摘紫色灵芝,泛舟江湖采集绿色香草。
歌舞尚未结束,战乱的风尘已遮暗了天空。
吴国军队攻破九龙之地,秦国兵马割据千里疆域。
祖庙被狐狸兔子做窝,霜露沾湿了朝廷与市场。
和氏璧送进了邯郸宫殿,宝剑沉入襄城的水流。
未能为国捐躯葬入皇陵,独自活着实感羞耻。
深切地怀念着故都,心中哀怜着那些德才兼备之人。
白发映在明亮的镜中,忧伤的情绪充斥着余生。

注释

十五:指年龄,十五岁。
弹冠仕:比喻准备做官,整理衣冠以待任用。
楚王:指楚国的君主。
颜色:这里指恩宠、青睐。
章华里:代指楚国王宫的繁华之地。
左史:古代史官名,负责记录帝王言行。
九龙:地名,代指战场或战略要地。
秦兵:秦国的军队。
千里:形容领土广阔,也指战线之长。
狐兔穴:比喻敌人侵占或破坏。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象征国家。
朝市:朝廷与市场,代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邯郸宫:赵国都城邯郸的宫殿,借指敌国宫廷。
襄城水:襄城附近的水域,剑沉于此象征宝物流失。
殉陵墓:为国捐躯,葬于皇陵。
独生:独自存活。
良足耻:实在感到羞耻。
悯悯:忧愁的样子。
旧都:过去的都城,这里指失去的故土。
恻恻:深切同情的样子。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此处可能特指故国的忠臣良将。
白发:年老的象征。
明镜:明亮的镜子,常用来比喻清晰的自我认知。
余齿:剩余的年岁。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古典文化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描绘了一位士人从年轻时期开始研读诗书,到中年时期步入仕途的经历,以及对历史的回忆和个人生命境遇的反思。

“十五好诗书”表明诗人自幼便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二十弹冠仕”则指出他在二十岁左右开始踏入仕途,成为一名官员。随后,他受到了楚王的赏识和宠信,可以出入皇宫之内。

“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显示了诗人文学上的才华和历史知识的渊博。他不仅能够创作优美的文章,还能对古代典籍有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他与朋友在明月之下欢聚,与君子一同参与朝廷礼仪的情景,以及他登山采药、泛舟江上采集草本植物的闲情逸致。

然而,“歌舞未终曲,风尘暗天起”一句,预示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混乱。随后,“吴师破九龙,秦兵割千里”则指向了战事的发生,这可能是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争。

“狐兔穴宗庙,霜露沾朝市”一句生动地描绘出战乱之后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接着,“璧入邯郸宫,剑去襄城水”可能暗示着某种失落或是物品的流离失所。

“未获殉陵墓,独生良足耻”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自己还活在世上的孤独感。最后,“悯悯思旧都,恻恻怀君子”则是他对往昔之地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白发窥明镜,忧伤没余齿”一句,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老多病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的交织,展现了一位士人的成长、遭遇以及内心世界的变迁。

收录诗词(6)

颜之推(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博学多洽,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 字:
  • 生卒年:531年—约597年

相关古诗词

五君咏五首(其五)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毫素。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形式: 古风

五君咏五首(其一)阮步兵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沈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五君咏五首(其二)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人日思归诗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