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上人游庐山

夙怀高世趣,固足林壑情。

欲游名山遍,遂为庐岳行。

又访远公迹,东林气象清。

瀑布秋影落,香炉晓烟生。

洗荡万古虑,薰蒸千载名。

我今滞孤宦,空羡瓶锡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我一直怀有高尚的志向,自然与山林的景色深有共鸣。
想要游历所有名山,于是开始了庐山之行。
接着探访了远公的足迹,东林寺的景象清新宜人。
秋天的瀑布倒映在山间,清晨的香炉峰上烟雾缭绕。
这些美景洗涤了我万古的忧虑,也增添了千年名胜的韵味。
如今我困于孤独的官职,只能空羡慕僧侣们的轻装简行。

注释

夙怀:早年的抱负。
高世趣:高尚的志趣。
固足:自然足够。
林壑:山林。
情:情感。
名山遍:所有名山。
庐岳:庐山。
远公迹:远公的足迹。
东林气象:东林寺的景象。
香炉:香炉峰。
晓烟:清晨的烟雾。
洗荡:洗涤。
万古虑:万古的忧虑。
薰蒸:增添。
千载名:千年名胜。
滞:停留。
孤宦:孤独的官职。
瓶锡:僧侣的行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说上人游庐山》,表达了作者对高雅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庐山美景的赞叹。首句“夙怀高世趣”表明诗人内心深处怀有超凡脱俗的情怀,对高尚的志趣有着深深的追求。接着,“固足林壑情”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认为这种生活足以满足他的情感寄托。

“欲游名山遍,遂为庐岳行”表达了诗人想要遍游名山的愿望,最终选择了庐山作为目的地,体现了他对庐山的特殊青睐。诗人接着提到“又访远公迹”,远公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庐山东林寺是其修行之地,诗人追寻其足迹,感受到东林寺的清幽禅意。

“瀑布秋影落,香炉晓烟生”描绘了庐山的景色,尤其是瀑布在秋日阳光下显得更加壮观,而香炉峰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这两句诗以景寓情,展现了庐山的秀美与禅意。

“洗荡万古虑,薰蒸千载名”表达了诗人在此地游览时心灵得到了净化,历史的尘埃仿佛被洗涤,千年名胜的厚重历史气息也让他深深沉醉。然而,“我今滞孤宦,空羡瓶锡轻”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当前仕途孤寂的感慨,羡慕那些能够自由自在、身负瓶锡(指僧侣)的僧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寄寓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困境的对比,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贷米于如晦

举家鸣鹅雁,突冷无晨炊。

大贫丐小贫,安能不相嗤。

幸存颜氏帖,况有陶公诗。

乞米与乞食,皆是前人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贻妄怒

饮食无远近,所美贵甘?。南方食虾蟆,密捕向清畎。

齿咀口且讳,闻语辄忿喘。

此物何丑恶,犹胜螺蛳蚬。

西蜀亦取之,水田名谷犬。

彼士不为惭,吴人休独愐。

岂须若中州,牛羊烹大脔。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

日光如镕金,涌上沧海流。

一朝复一朝,铸出万古愁。

大炉石破碎,世事安得休。

明月只照夜,时时如屈钩。

常娥与玉兔,捣药何所瘳。

大患不自治,更被虾蟆偷。

我思天地间,二物最取尤。

措置尚若此,细故曷用忧。

著书欲传道,未必如孔丘。

当时及后代,见薄彼耽周。

功名信难立,德行徒自脩。

劳劳于我生,蒂挂同赘疣。

不如听邻笛,就其举杯瓯。

笛不烦教养,酒不烦取求。

从今醉至春,从夏醉至秋。

勿禁鸡㹠鱼,间荐鹑雁鸠。

况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

计较无以过,试共阮籍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赵秘校见访

文学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蟏蛸尚先喜,吾党何迷津。

津亭一相过,不笑复不嚬。

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