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上薛侍郎

蓬荜春风起,开帘却自悲。

如何飘梗处,又到采兰时。

明镜方重照,微城寄一辞。

家贫求禄早,身贱报恩迟。

幸得皮存矣,须劳翼长之。

铭肌非厚荅,肉骨是前期。

纵觉新人好,宁忘旧主疑。

终惭太丘道,不为小生私。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简陋的居所中春意盎然,我拉开窗帘却独自感伤。
漂泊不定的生活啊,此刻又到了采摘兰花的时节。
如同明亮的镜子再次清晰照见,我在小城寄出一封书信。
因家境贫寒,我早早寻求官职,但身份卑微,回报恩情就显得迟缓。
庆幸身体尚存,还需努力振作,让翅膀更加强健。
铭记肌肤之恩并非厚礼,但我将以实际行动来兑现承诺。
即使新的人际关系看似美好,我怎能忘记旧日主人的期待?
我始终感到惭愧,不愿违背太丘之道,不会只为个人私利而行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春风中感慨自己的命运,通过蓬荜春风的起伏与自己情感的波动相结合,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人自比为飘梗之物,无依无靠,又恰逢采兰之时,隐喻着自己的处境。

“明镜方重照”一句,常被解读为诗人在深思熟虑后对自身状况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而“微城寄一辞”则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愿望,或是希望通过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家贫求禄早,身贱报恩迟”两句,抒写了诗人家庭贫困,个人地位低微,但仍抱有一丝回报恩泽的希望。然而这种希望似乎总是在等待中,未能实现。

“幸得皮存矣,须劳翼长之”表明诗人对现状虽有不满,但还能保持一定的生机,需要继续努力才能维持生命。

“铭肌非厚荅,肉骨是前期”则是一种自我安慰,或是对自己过去所做所为的一种反思。肉身虽然脆弱,但精神和意志仍需坚守。

最后,“纵觉新人好,宁忘旧主疑。终惭太丘道,不为小生私”表达了诗人即便在新的环境中遇到了新的好时光,也不愿忘记往日的君主,这种忠诚与敬仰之情,是超越个人私利考虑的。

整首诗通过对春风、镜像、微城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长安书事寄卢纶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相与鍊黄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

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

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

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

石窦红泉细,山桥紫菜重。

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

愿接烟霞赏,羁离计不从。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送归中丞使新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韝。

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

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