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八首,并叙(其一)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废弃的壁垒无人理会,破败的墙垣长满了杂草。
谁能奉献出全部力量,在年终时也不觉得疲惫。
只有孤独的旅人,面对困境无处可逃。
他只能捡拾瓦砾,因干旱土地无法滋养作物。
在崎岖不平的草棘丛中,连一根草都难以拔起。
感叹放下农具,何时才能丰衣足食。

注释

废垒:废弃的壁垒,指战争遗迹。
颓垣:倒塌的墙垣,形容破败景象。
筋力:体力,精力。
岁晚:年底,年末。
孤旅人:孤独的旅行者。
我廪:我的仓库,这里指生活物资。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沉忧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的诗。开篇“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两句,描绘出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废弃的城墙无人问津,被野草杂木所覆盖,显示出时间的摧毁力量和历史的沧桑。接着“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国家贡献力量却未得到相应回报的英雄人物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年华渐老、功业未就的焦虑。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则转向个人命运的无常与困顿,诗中的人物形象显得孤单而无助,在广袤的天地间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这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处境和心情,他可能感到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无处容身。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中,“端来”二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物事的变化,而“拾瓦砾”则是对现实生活中小心翼翼维持生计的写照。同时,“岁旱土不膏”反映出自然环境的恶劣,连大地也失去了它应有的肥沃。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则是诗人在这种艰难困苦中寻找生存之道的写实,他希望能够从不易生长的荒野中找到一点点可以利用的资源,以此维持生活。

最后,“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的迷茫和对理想的渴望。他似乎在自问,自己的学问、才能何时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从而改变现状。

整首诗通过对荒废景象的描写,以及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感悟和个人的生命体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东坡八首,并叙(其二)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粳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形式: 古风

东坡八首,并叙(其三)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形式: 古风

东坡八首,并叙(其四)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形式: 古风

东坡八首,并叙(其五)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父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