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其二)

问君身世欲如何,付与渔翁欸乃歌。

未酩酊时须酩酊,得磨驼处且磨驼。

声名草木知谁是,功业旂常在古多。

百尺危楼聊吊往,薰风首夏正清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请问你的身世将如何,就让渔翁的歌声来诉说。
在还未醉倒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沉醉;在能施展才华的地方,就尽情施展。
名声如同草木,谁知道是谁的;功绩常常在古代留下痕迹。
登上高高的危楼,姑且凭吊往昔;初夏的熏风吹过,天气格外清爽。

注释

君:你。
欲:想要。
渔翁:打鱼的老人。
欸乃歌:渔歌。
酩酊:大醉。
须:应当。
磨驼:施展才华。
且:暂且。
声名:名声。
草木:比喻世间事物。
功业:功绩。
旂常:旗帜,象征功业。
聊:姑且。
吊往:凭吊往事。
薰风:温暖的南风。
清和:清新和煦。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朋友询问及自身处境感慨的诗句。从“问君身世欲如何,付与渔翁欸乃歌”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向往自然生活的态度。"未酩酊时须酩酊,得磨驼处且磨驼"则传达了即使在年轻力壮时,也应及时追求理想与抱负,不要错失时机。这两句流露出一股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声名草木知谁是,功业旂常在古多”表明历史上成就辉煌的人物无数,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往往被时光湮没,只留给后人探讨。"百尺危楼聊吊往,薰风首夏正清和"则描绘了一种登高望远的情景,诗人在百尺高楼上眺望过去的辉煌成就,同时享受着初夏清凉的微风。

整体来看,这几句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递了一种积极进取与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其一)

不禁归梦五更长,出见宽闲若故乡。

天外惨舒云黑白,陇头大小麦青黄。

水虽四泽无芦苇,地不多山少柘桑。

却有一般堪爱赏,虬髯老桧郁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三)

怕见书空雁字连,可堪清泪落尊前。

谩因上浣休闲日,出见初秋莹净天。

人正慕膻争似蚁,谁能换骨蜕如蝉。

细思回客吾徒尔,而我何为独不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二)

水光山色尽兜收,老子穿林兴尚悠。

眼底有诗皆锦野,心头无事即瀛洲。

鴳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

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一)

连樯载米去输官,只得将为乐土看。

饷互豚蹄秋愿了,饱均鸡犬午舂残。

门前扫刮犁锄净,屋上铺添槁秸乾。

识字田夫充长吏,了知图易在思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