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其一)

不禁归梦五更长,出见宽闲若故乡。

天外惨舒云黑白,陇头大小麦青黄。

水虽四泽无芦苇,地不多山少柘桑。

却有一般堪爱赏,虬髯老桧郁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禁不住在五更时分做起了回家的梦,醒来后发现眼前的一切显得如此宽广宁静,仿佛回到了故乡。
天空之外的云层时而阴沉时而明亮,如同黑白交织,陇头的麦田一片青黄,丰收在望。
虽然这里没有广阔的湖泊和芦苇,土地上也没有太多山峦和柘树、桑树,
但仍有令人喜爱欣赏之处,那就是那苍翠的老桧树,枝干盘曲,犹如龙须,生机勃勃。

注释

不禁:不由自主。
归梦:思乡之梦。
宽闲:宽敞宁静。
惨舒:形容云层阴晴变化。
陇头:高地,此处指麦田所在的山坡。
柘桑:柘树和桑树,古代常见树木。
一般:一种,特别。
虬髯:形容老桧树的枝干盘曲。
老桧:古老的桧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开篇“不禁归梦五更长,出见宽闲若故乡”两句,透露出诗人在异地对家乡的渴望,甚至在梦中也难以自拔,醒来后所见之景如同久违的故土般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接着,“天外惨舒云黑白,陇头大小麦青黄”两句,以鲜明的对比色彩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天空中乌云与白云相间,地面上麦子由小到大呈现出不同的绿色。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更显示了他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

“水虽四泽无芦苇,地不多山少柘桑”两句,则从侧面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缺乏常见风景的乡村画面。没有芦苇的湖泊和稀疏的山林,这样的景致虽不及其他地方繁华,却也有它独特的清净。

最后,“却有一般堪爱赏,虬髯老桧郁苍苍”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某种普通事物的喜爱与赞美。这里的“一般”指的是平凡无奇的事物,而这种事物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下积累了岁月的痕迹,就像那古老而苍郁的桧树一样,蕴含着岁月的沉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内心对于家乡、生活和时间流逝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三)

怕见书空雁字连,可堪清泪落尊前。

谩因上浣休闲日,出见初秋莹净天。

人正慕膻争似蚁,谁能换骨蜕如蝉。

细思回客吾徒尔,而我何为独不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二)

水光山色尽兜收,老子穿林兴尚悠。

眼底有诗皆锦野,心头无事即瀛洲。

鴳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

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一)

连樯载米去输官,只得将为乐土看。

饷互豚蹄秋愿了,饱均鸡犬午舂残。

门前扫刮犁锄净,屋上铺添槁秸乾。

识字田夫充长吏,了知图易在思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二)

山朋水友讯频收,怪我明农事转悠。

南墅麋猿专一壑,东溪凫鹜据三洲。

人閒颠倒舟移夜,客里凄凉坐阅秋。

六十馀翁何所恋,金鸡赦了可归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