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其五)

高高不可问,神光终朦胧。

云锦不成报,谩尔欺盲聋。

柱维久倾折,会有补炼功。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神的光芒始终模糊不清。
繁复如云锦的美景无法回报,只是徒然欺骗着盲人和聋哑者。
支撑的柱子长久以来已倾斜折断,总有一天会通过修炼得以修复。

注释

高高:形容极高或难以接近。
朦胧:模糊不清,不清晰。
云锦:比喻华丽繁复的景象。
谩尔:徒然,白白地。
欺:欺骗。
盲聋:指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
柱维:支撑的柱子。
倾折:倾斜或折断。
补炼功:修炼或修复的过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神秘而难以触及的氛围,诗人以"高高不可问"开篇,暗示了所描述的对象或境界超凡脱俗,难以用常理解释。"神光终朦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感,仿佛神灵的光芒笼罩在迷雾之中,让人看不清其真面目。

接下来,诗人通过"云锦不成报"表达了对无法传达神明旨意的遗憾,"云锦"象征着华丽的语言或繁复的比喻,但在这里却显得无力揭示真相。"谩尔欺盲聋"则批评了那些试图用浅薄的方式欺骗无知的人,认为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和领悟。

最后两句"柱维久倾折,会有补炼功"寓言般地指出,即使世间支柱(可能指信仰或道德)已有所缺失和动摇,但只要经过时间的磨砺和修炼,总有一天会得到修复和完善。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困境中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神秘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收录诗词(114)

熊鉌(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字:去非
  • 号:勿轩
  • 籍贯:建宁建阳
  • 生卒年:1253—1312

相关古诗词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其二)

冀亳与歧山,一际五百年。

洙泗岂无集,未遇时运偏。

世降道愈悠,击壤呼尧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其三)

东都亦论道,忽梦金光身。

太和岂无治,髽发终殊伦。

夜半一炷香,命世胡邅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其四)

混之再开辟,唤觉千载迷。

龙门空宝匣,明月照玉溪。

五纬集未久,又报填旅奎。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其八)

伟哉云溪翁,兴学功百世。

岂求奂轮美,作事见典制。

迂生吐狂愚,万一裨末议。

他时勒坚珉,洋洋可无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