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四十五)

一年复一年,务在且迁延。

皮皱缘肉减,发白髓枯乾。

毛孔通风过,骨消椽梠宽。

水微不耐热,火少不耐寒。

幻身如聚沫,四大亦非坚。

更被痴狼使,无明晓夜煎。

惟知念水草,心神被物缠。

云何不忏悔,便道舍财钱。

外头遮曲语,望得免前愆。

地狱应无事,准拟得生天。

世间有这属,冥道不如然。

除非不作业,当拔罪根源。

根空尘不实,内外绝因缘。

积罪如山岳,慧火一时燃。

须臾变灰烬,永劫更无烟。

形式: 偈颂

翻译

岁月如流,拖延不断。
皮肤松弛,肌肉消瘦,头发苍白,骨髓干涸。
毛孔呼吸,骨架松散,屋梁宽大。
微小的水分怕热,微弱的火焰难耐寒冷。
肉体如泡沫般虚幻,地、水、火、风四大皆非永恒。
又被愚痴之狼驱使,无明烦恼日夜煎熬。
只知眷恋世俗,心灵被外物牵绊。
怎能不悔过,仅凭施舍财物就想解脱罪业?
表面伪装,希求免除过往罪行。
地狱中不会有这样的侥幸,妄想升天是不现实的。
世间众生如此,冥界法则不同。
除非断除恶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罪孽。
内心空灵,尘世虚幻,内外无因缘。
罪孽积累如山,智慧之火瞬间燃烧。
转瞬成灰烬,永世不再有烟尘。

注释

务:致力于。
迁延:拖延。
皮皱:皮肤松弛。
髓枯乾:骨髓干涸。
毛孔通风过:毛孔呼吸。
四大:佛教中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痴狼:比喻愚痴的人。
无明:佛教中指迷惑无知。
忏悔:悔过自新。
遮曲语:掩饰或虚假的话语。
地狱:佛教中指恶报之地。
罪根源:罪恶的根源。
内外绝因缘:内外无因果关系。
慧火:智慧之光。
永劫:佛教中指无尽的时间。

鉴赏

此诗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物质世界的不实,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精神解脱的深切感悟。首句“一年复一年,务在且迁延”指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拖延,暗示人们往往忽略了时间的宝贵。在描写身体衰老的过程中,如“皮皱缘肉减,发白髓枯乾。毛孔通风过,骨消椽梠宽”,诗人通过细腻的形象展现了生命力逐渐消退的景况。

接着,“水微不耐热,火少不耐寒”则是对物质世界脆弱性的写照,而“幻身如聚沫,四大亦非坚”更进一步强调了身体乃至整个宇宙都是不稳固的。诗人感慨于人生易逝,不仅外在形态无常,即便内心所执也往往是迷惑和束缚,如“惟知念水草,心神被物缠”。

中间部分的“更被痴狼使,无明晓夜煎”则指出人们往往被自己的愚昧所驱使,无法摆脱内心的苦恼。紧接着,“云何不忏悔,便道舍财钱”表达了对过去过失的反思和放下执着的决心。

尾段“外头遮曲语,望得免前愆。地狱应无事,准拟得生天”,诗人希望通过修正内心,避免未来可能遭遇的地狱之苦,最终达到精神解脱的境界。在最后,“世间有这属,冥道不如然。除非不作业,当拔罪根源。根空尘不实,内外绝因缘”中,诗人强调了要彻底断绝烦恼和贪欲,以达到心灵的纯净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生老病死的深刻描写,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并指向了一条通过忏悔、放下执着和修行来超脱世间束缚的道路。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四十六)

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

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

地狱成净土,招手别诸天。

报语三涂宅,共你更无缘。

非论早与晚,悟理即无边。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四十七)

出家舍烦恼,烦恼还同住。

痴心觅福田,騃意承救度。

十二因缘管,无繇免来去。

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

佛心一子地,蠢动皆男女。

平等如虚空,善恶俱无取。

既不造天堂,谁受三涂苦。

有无尽无馀,乘空能自度。

神作如来身,智作如来库。

涌出波罗蜜,流通正道路。

浑身加身佛,迷人自不悟。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四十八)

事上说佛国,此去十万里。

大海渺无边,动即黑风起。

往者虽千万,达者无一二。

忽遇本来人,不在阴阳里。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四十九)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

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

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