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教授子节父

綵衣方喜奉安舆,丹旐俄惊返故居。

已作善人称里闬,固宜阴德大门闾。

悟超庭柏心无碍,香茁阶兰庆有馀。

哀挽一声寒日外,萧萧风树锁郊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穿着彩衣正高兴地迎接乘坐的车辆,但很快因看到红色的丧幡而惊觉要返回故居。
他生前已被邻里称赞为善人,他的美德必定会让他死后受到大家的敬仰。
他在庭院中领悟超越常人的智慧,心中坦荡无阻,阶前的兰花也似乎在庆祝他的福泽。
在寒冷的日光之外,哀悼的挽歌响起,郊外的树林在风中摇曳,仿佛被悲伤锁定。

注释

綵衣:彩衣,指华丽的衣服,用于喜庆场合。
安舆:安舆,舒适的车,这里指迎接贵客的车辆。
丹旐:丹旐,红色的丧幡,表示丧事。
善人:品行端正、乐于助人的人。
里闬:里闬,古代的街巷,这里指邻里。
阴德:暗中做的好事,不求回报的善行。
庭柏:庭院中的柏树,象征长寿和智慧。
香茁:香草生长旺盛,比喻吉祥之兆。
哀挽:哀伤的挽歌,用于追悼死者。
萧萧风树:风吹树木的声音,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郊墟:郊外的荒废之地,暗示墓地或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或官员告别亲友回到故乡的情景。"綵衣方喜奉安舆",表明他穿着华丽的衣服,在一种喜悦的心境中踏上了归途,"丹旐俄惊返故居"则显示了他的归来是突然而又出乎意料的。

诗人随后写到"已作善人称里闵,固宜阴德大门闾",意味着这位人物已经成为了村中好心人的楷模,他的善举被人们传颂,而且他的家门前也因他所积累的阴德而显得更加庄严。

接着是"悟超庭柏心无碍,香茁阶兰庆有馀",这里写的是人物悟到了超然物外的心境,他家中的庭院里种植着长寿之象征的柏树,这些柏树心灵无阻碍,连同阶下芬芳的兰花一起庆祝着他的归来,并且留有一丝馀香。

最后"哀挽一声寒日外,萧萧风树锁郊墟"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人物离别之情感,是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他发出了一声哀伤的情感,在郊野的小村落中,那萧萧作响的风声仿佛是大自然锁住了这个小镇,让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又孤独。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返乡情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学者或官员归来后的平和与安详,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淡淡的离愁。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挽季通判

六艺潜心老益尊,此邦耆旧众推贤。

高文早出诸儒右,清节宜书独行篇。

白首可怜才半刺,朱衣犹得贵重泉。

佳城一閟成千古,寂寞哀笳惨暮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三)

方喜门施戟,俄惊容奠刍。

孤鸾空对影,老凤独将雏。

祖送倾朝士,哀荣震帝都。

祇应归葬处,千两拥山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二)

作配归华族,生贤瑞国朝。

升堂拜王导,窥牖识房乔。

綵服金龟重,安舆驷马骄。

庆门今鼎盛,环佩忽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一)

联德成偕老,和鸣六十春。

休声传孝妇,馀庆产名臣。

人去虚韦幔,哀深泣孟邻。

千年凭直笔,图史播芳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