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三)

方喜门施戟,俄惊容奠刍。

孤鸾空对影,老凤独将雏。

祖送倾朝士,哀荣震帝都。

祇应归葬处,千两拥山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正当欢喜门前竖起戟旗,忽然又惊见祭品堆积。
孤零的鸾鸟独自面对身影,老凤凰带着幼鸟独自飞翔。
全城官员前来送别,哀荣之事震动京都。
想必她最终的归宿,会有千辆车马簇拥在山脚边。

注释

方喜:正当欢喜。
门施戟:门前竖起戟旗。
俄惊:忽然惊。
容奠刍:祭品堆积。
孤鸾:孤独的鸾鸟。
空对影:独自面对身影。
老凤:老凤凰。
独将雏:带着幼鸟。
祖送:全城官员送别。
倾朝士:众多官员。
哀荣:哀荣之事。
震帝都:震动京都。
祇应:想必。
归葬处:归宿之地。
千两:千辆车马。
拥山隅:簇拥在山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作品,名为《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种哀荣与哀痛交织的情感氛围,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深情。

“方喜门施戟,俄惊容奠刍。”这里通过门前的戟和突然倒下的树木形象,展示了一个悲凉而又突发的场景。门是家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而戟则常用来守护或庆典,结合“俄惊”二字,可见作者对这意外事件的震惊。

“孤鸾空对影,老凤独将雏。”孤单的鸾鸟在空中呼应着自己的影子,老凤带领着幼小的雏鸟,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孤寂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祖送倾朝士,哀荣震帝都。”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种盛大的场面,祖先的英灵似乎在送别那些逝去的时代英雄,而这种哀荣之情甚至能震撼帝都。这里的“哀荣”包含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祇应归葬处,千两拥山隅。”最后两句诗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祇应”可能指的是某个应诺或是某种回响,而“归葬”则意味着回到安息之地。千两黄金堆积如山,与山隅相拥,这种富丽的场景似乎在强调对逝者的丰厚供奉和哀荣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人物、事件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二)

作配归华族,生贤瑞国朝。

升堂拜王导,窥牖识房乔。

綵服金龟重,安舆驷马骄。

庆门今鼎盛,环佩忽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一)

联德成偕老,和鸣六十春。

休声传孝妇,馀庆产名臣。

人去虚韦幔,哀深泣孟邻。

千年凭直笔,图史播芳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栖贤三峡桥次南康守晏德基韵

古寺深藏紫翠间,清风夹道凛苍官。

千寻秋色岩峦净,十里雷声涧谷寒。

此去洗心应少累,从来蓄眼未经看。

使君健笔题佳句,一首新诗倒醉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留题光相寺

至人悲念摄冥顽,倏见光明指顾间。

亿劫未曾亲见佛,一宵今得暂栖山。

从来叶障须除结,此去功名直等閒。

欲以残年奉香火,尘劳无计恋松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