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季通判

六艺潜心老益尊,此邦耆旧众推贤。

高文早出诸儒右,清节宜书独行篇。

白首可怜才半刺,朱衣犹得贵重泉。

佳城一閟成千古,寂寞哀笳惨暮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作品,名为《挽季通判》。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对某位官员或学者的赞誉与怀念。下面我将进行鉴赏:

“六艺潜心老益尊”一句,说明被赞颂的人物已经年迈,但他的德行和学识更为世人所尊崇。这里的“六艺”,通常指的是古代儒家的六个基本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诗人用这个词来形容对方,显示了对方的学养非凡。

接下来的“此邦耆旧众推贤”则表明这位长者在国家中已经是德高望重的人物,被广泛地推崇为贤能之士。

第三句“高文早出诸儒右”,指的是被赞颂者的文章作品很早就超越了其他学者,显示出了其文学才能的卓绝与先进。这里的“诸儒”是对当时学者或儒生的一种尊称。

“清节宜书独行篇”这句则强调被赞颂者的品格高洁,值得被记录下来,以供后人效仿。这里的“独行篇”,意味着他的文章不仅内容优美,而且立意 独特,是一枝独秀的作品。

在诗的下半部分,“白首可怜才半刺”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耆旧学者年迈但仍有才华未尽的惋惜之情。这里的“白首”,形容长者的头发已经变白,象征着年龄的增长。“半刺”则意味着其文学才华虽然还有所保留,但也许因为年龄的关系而不能完全展现。

紧接着,“朱衣犹得贵重泉”则是对这位学者在仕途上的地位和尊荣给予肯定,尽管年迈,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这里的“朱衣”,通常指的是官员的服饰,是身份与地位的一种象征。

最后两句,“佳城一閟成千古,寂寞哀笳惨暮烟”则是对这位学者生前所在城市或其影响力范围内留下的深远影响以及诗人个人情感上的哀叹。这里的“佳城”,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上著名的地方,“一閟成千古”说明了这个地方因这位学者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显赫,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美好记忆。而最后两字,“寂寞哀笳惨暮烟”则流露出诗人在怀念中的孤寂与哀伤,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对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且文学才华卓绝的人物进行的赞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这位长者不仅在学术上,更在道德上的深深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三)

方喜门施戟,俄惊容奠刍。

孤鸾空对影,老凤独将雏。

祖送倾朝士,哀荣震帝都。

祇应归葬处,千两拥山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二)

作配归华族,生贤瑞国朝。

升堂拜王导,窥牖识房乔。

綵服金龟重,安舆驷马骄。

庆门今鼎盛,环佩忽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挽林给事中母柳夫人词三首(其一)

联德成偕老,和鸣六十春。

休声传孝妇,馀庆产名臣。

人去虚韦幔,哀深泣孟邻。

千年凭直笔,图史播芳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栖贤三峡桥次南康守晏德基韵

古寺深藏紫翠间,清风夹道凛苍官。

千寻秋色岩峦净,十里雷声涧谷寒。

此去洗心应少累,从来蓄眼未经看。

使君健笔题佳句,一首新诗倒醉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